首页> 中文学位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与借鉴
【6h】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与借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导论

1.1选题目的与意义

1.2概念的界定

1.3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国内的研究

1.3.2国外的研究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比较

2.1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2.1.1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

2.1.2建立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2.1.3多元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2.1.4统一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

2.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2.2.1建立阶段(1985年-1995年)

2.2.2积极发展阶段(1996年-1998年)

2.2.3大力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2.3比较与分析

2.3.1相同点

2.3.2不同点

第3章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关要素的比较

3.1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比较

3.1.1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3.1.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3.1.3比较与分析

3.2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比较

3.2.1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3.2.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3.2.3比较与分析

3.3中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

3.3.1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

3.3.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

3.3.3比较与分析

3.4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机制比较

3.4.1德国产学合作机制

3.4.2我国产学合作机制

3.4.3比较与分析

第4章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应考虑的因素

4.1我国的文化特征及其对高职发展的影响

4.1.1我国的文化特征

4.1.2我国文化对高职发展的影响

4.2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对高职发展的影响

4.2.1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

4.2.2区域经济对高职发展的影响

第5章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对策

5.1加强高职师资建设

5.1.1对原有师资进行优化组合

5.1.2加大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和开发的力度

5.1.3做好人才的引进和流动工作

5.2规范高职专业设置

5.2.1合理调整区域专业结构,冷热专业均衡发展

5.2.2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契约化管理

5.2.3编制部、省、院三级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

5.2.4调动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成立行业顾问委员会

5.2.5开展专业设置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督导机制

5.3改革高职课程模式

5.3.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

5.3.2以知识的必需、够用为度来组织课程内容

5.3.3采取平面和立体结构相结合策略进行课程编排

5.3.4运用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实施方式改革

5.4完善产学合作机制

5.4.1政府宏观调控,促进产学合作

5.4.2企业积极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

5.4.3高职院校主动构架产学合作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高职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关系到我国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素质,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速度和质量。虽然最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得到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质量却没有显著提高,暴露出了极其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高职教育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就当前国际范围来说,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莫过于德国。德国的高职教育虽也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却在德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的政治作用。其结构完善,办学形式多样而灵活,培养人才效率较高,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本文以中德两国高职教育的比较为主题,以德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为主线,旨在探索如何提高中国高职办学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本文分为五部分。首先分析了立论的缘起,并通过文献分析的方式阐述了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阐明了研究意义。接着对中德两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由此提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必须提高质量。基于此,本文在下一部分对中德两国高职教育中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模式、产学合作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中德两国的国情不同,德国的办学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因此,本文又对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文化和区域经济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