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研究
【6h】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1.2.1 资本市场稳定性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文献

1.2.2 流动性过剩对资本市场稳定性影响的文献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基本预设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框架

第2章 资本市场稳定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资本市场稳定的内涵

2.1.1 金融稳定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2.1.2 资本市场稳定的理论内涵

2.2 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因素

2.2.1 宏观经济环境

2.2.2 宏观经济政策

2.2.3 资本市场内在因素

2.3 资本市场稳定的均衡分析

2.3.1 资本市场均衡定价分析

2.3.2 资本市场层次结构均衡分析

2.3.3 资本市场受货币流动性冲击的均衡分析

2.4 资本市场稳定机制

2.4.1 内生稳定机制

2.4.2 外生价格稳定机制

2.4.3 救助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实证分析

3.1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

3.1.1 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国际背景

3.1.2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

3.2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2.1 流动性测度分析

3.2.2 模型的设立

3.2.3 模型的实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相关因素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机理

4.1 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机理

4.1.1 良好的政治经济形势吸引全球过剩资本流入资本市场

4.1.2 宏观调控刺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资本市场

4.2 金融体系不完善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机理

4.2.1 金融产品结构单一

4.2.2 货币传导机制不通畅

4.3 资本市场结构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机理

4.3.1 资本市场总体规模过小

4.3.2 资本市场层级结构不完善

4.3.3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4.4 投资者行为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机理

4.4.1 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

4.4.2 从企业角度分析

4.4.3 从居民角度分析

4.5 制度性因素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机理

4.5.1 资本市场发行机制

4.5.2 资本市场交易机制

4.5.3 资本市场监管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的评估

5.1 资本市场稳定性评估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1.1 建立指标评估体系的指导思想

5.1.2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5.2 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评估指标选取的依据

5.2.2 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分类和构成

5.2.3 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评估指标的权重赋值

5.3 2007年度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评估实证分析

5.3.1 样本选择和数据采集

5.3.2 建立数据评价标准及等级划分

5.3.3 2007年度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综合指数测算

5.3.4 2007年度中国资本市场显性非稳定状态的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机制的内部优化

6.1 稳定机制优化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6.1.1 指导思想

6.1.2 基本原则

6.2 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机制的优化内容

6.2.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6.2.2 提高监管效率

6.2.3 推进资本市场结构创新

6.2.4 完善定价稳定机制

6.2.5 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外部保障机制

7.1 制度保障

7.1.1 严格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

7.1.2 健全税收制度

7.1.3 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7.2 技术保障

7.3 管理保障

7.3.1 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工作

7.3.2 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

7.3.3 提高资本市场风险预警水平

7.4 文化保障

7.4.1 推进市场制度文化创新

7.4.2 构建信用体系

7.4.3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经济虚拟化程度的提高,使其成为与实体经济同等重要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因素。作为虚拟经济系统的最重要部分,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善经济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爆发于发达国家继而蔓延到全世界的今天,中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如何保持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认为,以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滞胀为标志,货币与经济的虚拟化使得流动性过剩成为当代全球经济的常态。但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资本市场不稳定,因此研究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各种因素对资本市场影响,并根据中国的特色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稳定的评估模型,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指标系统成为一个迫切的命题。尽管国内外有关资本市场稳定影响的成果丰富,但多数关于流动性过剩对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都局限于流动性过剩本身对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而对于间接因素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其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别研究,而没有将流动性因素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影响机理研究。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厘定资本市场稳定的内涵,从理论上分析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经济虚拟化现实的论证在费雪的货币公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体经济商品价格与数量和资产价格与数量的货币公式,并通过对中国流动性过剩对资本市场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流动性过剩为前提,从宏观因素,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资本市场的缺陷,投资者行为,制度因素等五个方面考证了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共同构成对资本市场稳定的作用机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IMF金融稳定评估模型尝试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稳定的评估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模型(AHP)和专家分析法(DELPHI)构建包括5个方面28个指标以及相应权重集的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并实证测算了2007年的资本市场稳定性量度。最后,本文还从资本市场稳定机制的内部优化与外部保障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措施以加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