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管壳式换热器性能模拟与翅片强化传热仿真研究
【6h】

管壳式换热器性能模拟与翅片强化传热仿真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节能减排已成为能源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换热器的强化传热和能效提升一直是相关行业与学术界努力的目标。
   本文旨在利用CFD方法对换热器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数值模拟探索。
   首先介绍了换热器的基本分类以及管壳式换热器的特征和基本优势,然后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和对流传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指导下,对换热器的流体流动与共轭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三维工程设计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滑油冷却器包括壳程流体和管程流体在内的整体装配模型,在ANSYS Workbench协同仿真平台下划分有限元计算网格,加载相关边界条件(温度、压力等),利用Fluent软件求解,得到其操作工况下壳程与管程内压力场、流速场和温度场分布等细节信息。同时鉴于折流板结构对流动及换热效果的影响,对比包括单弓加强形、双弓形、三弓形、螺旋折流板形、圆盘.圆环形等不同形式换热器的流体的流动状态、对流换热效果及压降情况。其中,将单弓形折流板间额外增加折流挡板,换热性能强化而流场压降增大;螺旋折流板改善了流动均匀性,流动死区减少,压降和阻力更低,但折流板入口和出口处流动阻力较大应加以改善;双弓形、三弓形折流板内的流动呈现上下多股流的形式,换热效果较单弓形低,压降阻力也减小;圆盘-圆环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呈现了轴心对称性,流动死区较多,虽然流动阻力较小,但换热效果较差。
   翅片属于空气冷却器中主要换热元件,是扩展表面强化传热在换热器上的重要应用。对空冷器翅片强化传热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翅片开缝可以强化传热;沿气体流动方向,翅片对应换热管上游区域流动旺盛,换热效果好,下游换热管背风面形成一低速的尾涡区,流动和换热效果较差;随气体流速增大,换热效果与压降都有增大的趋势,压降增速越来越大,换热效果的增大则是渐趋平坦;采用大热导率的翅片材料可以强化换热;同时对比15种不同形式的开缝布置情况和相应换热效果,总结了较高的换热性能翅片布局原则,如:同等条件下,矩形条缝型换热效果优于圆环扇面型;矩形和梯形开缝优于弧形开缝;翅片开缝布置并非越复杂越好,也并非密度越高越好,要结合整体考虑合理布局;开缝布局采用前疏后密、尽可能双面布置,可以获得更佳的换热效果。仿真为翅片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体现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工程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