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工程创鲁班奖的过程模型研究
【6h】

建筑工程创鲁班奖的过程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创鲁班奖过程分析

2.1 鲁班奖概述

2.1.1 鲁班奖申报条件

2.1.2 鲁班奖申报与评审过程

2.1.3 鲁班奖申报资料内容与要求

2.2 创鲁班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 创鲁班奖过程分析

2.3.1 总体部署

2.3.2 工程资料策划

2.3.3 施工技术策划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工作流的创鲁班奖过程模型分析

3.1 工作流参考模型概述

3.1.1 工作流建模方法

3.1.2 工作流模型描述方法

3.1.3 工作流管理系统概述

3.2 创鲁班奖的过程工作流模型分析

3.2.1 模型的需求分析

3.2.2 模型建模方法分析

3.3 模型架构设计

3.2.1 模型总体架构分析

3.2.2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3.4 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工具选择

4.2 系统总体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具体功能模块设计

4.4.1 登录模块

4.4.2 任务分配模块

4.4.3 工程资料整理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简称“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代表着全国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鲁班奖有它严格的评审条件和标准,评选活动要经过行业推荐、初审、现场复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多个环节,并且要求建筑工程在工程规模、技术含量、质量水平、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很多工程在创优过程中由于准备工作不足或者对鲁班奖评审要求研究不够深入,以至于出现不能顺利创优甚至落选的情况。本文结合工程在创建鲁班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创鲁班奖的过程工作流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建筑工程创鲁班奖的过程管理系统,为工程顺利创优提供了保证。
   论文首先介绍了鲁班奖评审条件及评审过程,指出了工程在创鲁班奖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并分析了工程创优的关键性问题;然后阐述了工作流及工作流模型的概念,对工作流建模方法及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创鲁班奖的过程工作流建模的总体需求,并描述了模型的总体结构及其组织结构模型、过程模型、任务分配模型,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文章最后在创鲁班奖过程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实现,分析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数据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关键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
   论文的创新性成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提出一种建筑工程创鲁班奖的过程工作流模型,按照创鲁班奖的评估要求,对工程创优关键点进行分析,并将工程组织、流程与模型建立映射机制;
   (2)将信息化元素引入建筑工程中,设计与实现工程创鲁班奖过程管理系统,用于指导质量控制、资料整理、申报评审等工程创鲁班奖整个过程。
   通过实际应用可以看出,论文提出的建筑工程创鲁班奖的过程工作流模型对建筑工程创建鲁班奖的策划工作、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很大的帮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