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RAP-ALARP风险评价模型的桥区水域海巡船(艇)配备研究
【6h】

基于GRAP-ALARP风险评价模型的桥区水域海巡船(艇)配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概述

1.2研究背景

1.3本文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桥区水域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2.2海巡艇配备研究现状

第3章 灰色关联理想解法综合评价

3.1桥区水域风险表征

3.2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3.3灰色关联理想解法风险评价模型

3.4灰关联理想解法的风险评价模型

第4章 桥区水域通航风险评价模型

4.1 桥区水域通航风险分析

4.2风险可接受准则(ALARP准则)

4.3基于ALARP的风险评估矩阵

4.4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ALARP准则的海巡(船)艇配备研究

5.1海巡艇特性

5.2海巡艇配备方案研究

5.3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设施的同时跟进

5.4本章小结

第6章 海巡艇配备实例研究及新建桥梁的应用

6.1模型实例研究(在建桥梁)

6.2其他支持性通航保障建设

6.3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总结

7.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桥梁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桥区水域内海巡船(艇)的日常巡航监管可及时纠正船舶各种违法情况,并在抢险救助中担任搜救协调,起到指挥参与搜救船舶等作用,在现阶段仍是开展船舶交通管理的基本交通工具,因此桥区水域内海巡船(艇)的配备有助于缓解甚至避免桥梁建成后的发生水上交通事故、险情的风险。
  目前海事主管机关在申请针对桥区水域海巡船(艇)的配备方法时主要依据相关规定中的配备标准,然而标准中对不同桥梁桥区水域通航特点考虑不足,未结合桥区水域的通航风险的特点细化配备标准,且桥区水域的通航情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可能由于通航状况的改变,桥区水域的通航风险会有一定的变化,从而导致所需的监管、保障力量的投入也应进行动态的分析及布置,因此本文在对桥区水域通航风险模型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形成桥区水域海巡船(艇)配备模型,填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也为海事部门申请海巡船艇的配备时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桥区水域内海巡船(艇)配备方案的研究,文章的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开展研究:1、桥区航道通航风险源分析;2、建立灰色关联分析(GRAP)理想解法(TOPSIS)的桥区航道通航风险(可能性)评价模型;3、结合风险可接受水平(ALARP)建立桥区航道通航风险评估矩阵及对策矩阵;4、结合调研资料,建立基于桥区水域通航风险水平的海巡船(艇)配备模型并进行实例应用。重点在于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桥区航道通航风险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理想解法建立桥区航道风险评价模型,基于风险可接受准则,建立风险评价矩阵,最后结合典型桥梁的调研数据确定基于桥区航道风险水平的海巡船(艇)配备模型,该模型以桥区风险为基础,可进行较好的针对性和动态性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