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BR+NF+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生产性试验研究
【6h】

MBR+NF+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生产性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垃圾渗滤液

1.2渗滤液处理方法

1.3国内外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现状及主流技术

1.4本课题研究内容、思路及意义

第二章 主体工艺及选择依据

2.1工艺简介

2.2工艺选择依据及反应机理

第三章 MBR工艺调试运行

3.1调试过程

3.2实验方案

3.3化验设备及药剂

第四章 调节池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1调节池自身净化效果

4.2模拟调节池净化效果

4.3调节池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MBR+NF+RO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5.1MBR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5.2调试过程污泥特性及丝状菌膨胀控制

5.3NF、RO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结论

6.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颁布,新标准对排放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的水质的要求更严格了,并规定2011年7月1日起,所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这对渗滤液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4月,《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试行)》正式实施,提出了―生化+膜‖的原则性处理流程,―生化+膜‖的处理方法逐渐被确定为标准化的处理趋势。同时该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处理效果比较满意,而且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相对全膜工艺较低,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而在近些年被广泛采用。
  本论文通过对MBR+NF+RO工艺在实际工程的调试及初期运行中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的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的生产建议,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调节池内不同位置渗滤液水质的COD、氨氮、总氮、pH值在线性位置上不呈梯度变化,基本属于完全混合式。在较低的渗滤液浓度下,即COD低于2500mg/L、氨氮低于350mg/L、总氮低于500mg/L,在夏季49天的停留时间里,调节池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56%,但是对氨氮和总氮基本没有去除效果。
  2.调试中由于好氧生物反应器溶解氧过低、有机物污泥负荷过低,MBR系统生化反应器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污泥的恶化,并未对MBR系统出水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MBR系统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在87%、98%、92%以上。但是会加快超滤膜的膜污染,降低产水量。调试后期,通过采用化学清洗的方式恢复超滤系统的产水量。
  3.NF系统对COD、总氮去除率分别在95%、70%以上,对氨氮基本无去除效果。NF系统在低浓度下也具有较强的脱盐能力,进水电导率在300~340μm/cm范围内,去除率达到77%。
  4.在“MBR+NF+RO工艺”进水渗滤液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NF系统出水即可达到排放标准。应暂时关闭RO系统,以节省电耗、延长RO系统使用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