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以法治、善治与共治为视角
【6h】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以法治、善治与共治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研究方法

1国家治理体系理论的渊源和发展

1.1.1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1.2国家治理理论的定义考察

1.2中国国家治理理论

1.2.1传统中国的治理理论

1.2.2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

1.3国家治理的类型化研究

1.3.1古代专制语境下的国家治理理论

1.3.2近现代西方民主语境下的国家治理理论

1.3.3当代国家与社会互动语境下的国家治理理论

2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2.1治理语境下的“国家”界定

2.2国家治理的概念界定

2.2.1何为国家治理

2.2.2治理的概念区分

2.3国家治理体系的界定

2.3.1国家治理的前提性因素

2.3.2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关系范畴

2.4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界定

2.4.1对现代化的理解

2.4.2治理现代化的意义解构

2.4.3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维度

3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善治

3.1作为理论的善治

3.1.1善治理论的概念界定

3.1.2善治与治理及善政

3.1.3善治的价值意义

3.2作为制度的善治

3.2.1善治的兴起背景

3.2.2善治的评价标准

3.3善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价值

3.3.1善治的价值意义

3.3.2善治与服务型政府构建

3.3.3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路径

4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法治

4.1作为理论的法治

4.1.1法治的定义简说

4.1.2法治的历史沿革

4.1.3法治的价值

4.2作为制度的法治

4.2.1法治的制度发展

4.2.2法治制度的内容

4.3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制度保障

4.3.1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4.3.2法治与法治型政府构建

5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运行机制:共治

5.1作为理论的共治

5.1.1共治的理论基础

5.1.2共治的基础理论

5.2作为制度的共治

5.2.1共治制度的历史沿革

5.2.2共治中的治理主体

5.3共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运行机制

5.3.1共治中的政府主导地位

5.3.2共治与公共型政府构建

6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矛盾运动

6.1善治与法治

6.1.1“善’’是法治的追求目标

6.1.2法是善治的重要保障

6.2善治与共治

6.2.1共治是达成善治的重要方式

6.2.2“善”为共治提供价值引导

6.3法治与共治

6.3.1法治与共治的互动

6.3.2正确处理法治与共治的关系

7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分析样本:以食品安全治理为例证

7.1食品安全治理的本质

7.2食品安全治理的维度

7.2.1食品安全与善治

7.2.2食品安全与法治

7.2.3食品安全与共治

7.3食品安全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型

7.3.1审慎地完善食品安全治理制度

7.3.2多元化的食品安全监管

7.3.3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整体的研究思路建基于对“国家-社会”框架以及对现代性反思理论的应用与思考之上。20世纪90年代治理理论逐渐流行,国家治理成为研究热点。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化,如何将国家治理的体系楔入现代化的语境,构建现代化语境下国家治理体系已经引起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术界的关注,并正在成为有关领域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极大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进程。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研究总体上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远未成熟。为此,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这一问题就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认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是对国家治理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的梳理,治理理论源于西方,从最初“统治”意义的government到“治理”意味的governance,体现的是从直接民主到传统官僚制再到现代意义治理的社会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则又包含了善治与共治。善治是对传统治理失效的回应,也是现代意义上治理的价值追求,包含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五个基本要素。共治则更强调互动过程与制度化。对于中国,治理理论则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传统治理主要通过儒家教化予以维系,可分为官方与非官方系统两部分。现代治理则可以1978年为界,之前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统治模式,之后则更多地强调各阶层间的相互协调,一方面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更多地借鉴西方的治理理论,以图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则将国家治理与政府转型、法治国家、和谐社会等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从而致使国家治理被赋予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意义与使命。而从历史视角来看,专制、民主以及国家与社会语境下的“治理”则又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第二部分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内涵的界定,治理语境下的国家是人的共同体集合,主要包括政府与社会两大部分。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在既定的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对公共事务进行治理。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则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即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官方机构、社会组织与公民。只有如此,才能逐步走出传统的“国家统治”状态。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则包含了善治、法治、共治三个方面的内容:善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共治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运行机制。 第三部分包括三章内容,是对善治、法治以及共治理论的分别阐述,善治可以理解为好的治理,即达到最优程度的治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而善政则是通向善治的关键,在中国语境下即是建立服务型政府;法治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意味着好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在建立国家治理体系的要求下,法治型政府的建设必不可少;共治则可理解为共同治理,即为了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持续发展的治理目标,由社会中多元的独立行为主体基于一定的集体行动规则,通过相互博弈、相互调适、共同参与合作等互动关系,形成多样化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或组织模式。重点在于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与合作机制的建立,而植入中国语境,关键则在于建立公共型政府,即以承担公共服务责任为根本出发点重构政府。 第四部分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矛盾运动的分析,善治、法治、共治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框架之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机制:法治以“善”为追求目标,旨在实现“共同善”,善治则需要法治提供制度性的保障,从而避免以善之名趋向恶果;而“善”是多元的,因而共治理应体现一种沟通的善、妥协的善、共同的善,通过共治达到真正的“善”;法治对于共治的作用则在于避免“多数人的暴政”,“共同意愿”则为法治提供了正当性的来源。 第五部分是以食品安全治理为例证,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行样本化的分析,食品安全治理的本质就是一种国家治理。而在食品安全治理中,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乃是最大的善,食品安全的治理也必然诉诸于和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而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业已成为共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控制食品安全尤为必要。而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则需要国家与社会以及民众一道共同努力,形成“意见的重叠”,达到“行动的一致”,实现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共治。而结合当前中国形势,食品安全治理必然与政府职能转型结合在一起,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监管到社会共治,将其融入服务型、法治型、公共型政府的构建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