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已故上校的女儿》中的人际意义研究
【6h】

《已故上校的女儿》中的人际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Methodology and data source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2.1 Halliday's three metafunctions

2.2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beyond

2.2.1 Interpersonal meaning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2.2.2 Different approaches beyond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o interpersonal meaning

2.3 Analytical tools

2.3.1 Mood system

2.3.2 Modality system

2.3.3 Transitivity system

2.3.4 Cohesion system

3.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The Daughters of the Late Colonel

3.1 Mood system analysis

3.1.1 Mood features and choices

3.1.2 Interpreting mood features and choices

3.1.3 Mood analysis of thought presentation

3.1.4 Summary

3.2 Modality system analysis

3.2.1 Modal operators in speech

3.2.2 Modal operators in thought presentation

3.2.3 Metaphors of modality in speech

3.2.4 Summary

3.3 Transitivity system analysis

3.3.1 Personality analysis of heroines through transitivity system

3.3.2 Transitivity analysis between father and daughters

3.3.3 Tra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father's bedroom on daughters

3.3.4 Transitivity analysis between the servant and daughters

3.3.5 Transitivity analysis between the nurse and daughters

3.3.6 Summary

3.4 Cohesion system analysis

3.4.1 Reference analysis

3.4.2 Ellipsis analysis

3.4.3 Lexical cohesion analysis

3.4.4 Summary

4.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可以用来表现说话人/作者与听话人/读者在口头交际和书面篇章中进行的互动事件。语言的这种意义交换的功能被称为人际元功能。人际意义来自于语言的人际功能,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三大纯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际意义的研究无疑为语篇分析,包括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它使读者关注到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性和语境意义,从而为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开辟了新径。本文旨在从功能主义视角研究短篇故事《已故上校的女儿》中的人际意义。 韩礼德在功能主义框架中区分了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并在小句层面确定了表达这三个元功能的独立的语言资源。他提出人际功能主要是由语气和情态系统实现的。而实际上,实现人际意义的资源形式多样,它们韵律性地弥漫在整个话语中。正是基于这一点,李战子(2002)扩展了人际意义模型,探讨了实现人际意义的多种手段。她进一步提出了实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语言资源互有交错的观点。换句话说,某些手段可以同时实现两种元功能。受到李博士研究成果的启发,本研究不拘泥于韩礼德传统功能语法框架下实现人际意义的方式,同时也试图探讨与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有关的手段对实现人际意义的贡献。 本研究采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已故上校的女儿》作为语料,结合定量和描述性分析方法,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及物系统和衔接系统四个方面对这一特定的语篇进行人际意义的分析,探索实现人际意义的多种渠道。 通过从上述四个方面考察目标语篇的人际意义,本文揭示了语言的人际意义与词汇语法资源之间的紧密关系。传统的语气和情态资源无疑充分展示了女儿们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们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在及物系统的选择中,曼斯菲尔德使用突出和对比展示了在父亲挥之不去的影响下生活的姐妹俩的鲜明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通过使用不同的衔接手段,曼斯菲尔德也成功与读者沟通,传达了作品的主题意义。 本研究论证了系统功能语法在文学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扩展了人际意义的研究模式。笔者认为,本论文从与三个元功能相关的语言资源入手探索人际意义只是试探性的,每个元功能下的某些方面并未涉及。今后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探讨人际意义与概念意义,以及人际意义与语篇意义的结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