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改革开放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
【6h】

基于改革开放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外关于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的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和研究对象

1.3.1 研究内容

1.3.2 分析方法

1.3.3 研究对象

2 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测算

2.1 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选择

2.1.1 变异系数法(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2.1.2 基尼系数法(Gini coefficiem)

2.1.3 泰尔系数法(Theil coefficient)

2.2 各测度指标对中东部经济差距的测量

2.2.1 变异系数测算的中东部地区省际经济差距

2.2.2 基尼系数测算的中东部地区省际经济差距

2.2.3 泰尔系数测算的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3 中东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因素

3.1.1 自然资源禀赋及区位因素

3.1.2 生产要素投入的量与质

3.1.3 产业结构因素

3.2 影响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外在因素

3.2.1 政策体制因素

3.2.2 市场化经济体系

3.2.3 对外开放程度

4 中东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

4.1 中东部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4.1.1 财政分权(Decentralization)

4.1.2 市场化(Marketization)

4.1.3 对外开放(Openness)

4.1.4 三个决策变量与中东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性

4.2 影响中东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回归模型分析

5 实现中部崛起的政策建议

5.1 推动体制创新,给予政策支持

5.2 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市场化进程

5.3 扩大出口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先后实施了东部开放、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的区域经济战略,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然不平衡,特别是中部地区面对东部的繁荣和西部开发的夹击,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四大区域中最为缓慢的一个区域。因此,解决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能否最终实现的全局性问题。在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政策以来,中部发展战略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本文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因为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选取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作为衡量中东部地区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计算了1978—2009年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数据,并通过折线图,呈现了改革开放32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趋势。其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中东部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影响中东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框架,即内因:自然资源禀赋及区位因素、生产要素投入的量与质、产业结构差异;外因:政策体制因素、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程度。
   为进一步研究中东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因为,本文选择了财政分权制度,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程度这三项政策变量作为经济指标加以实证分析。首先分别对这三项政策变量与中东部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利用1978—2009这32年中东部16个省的相关数据,对财政分权、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程度、中东部地区差距的泰尔系数值取自然对数,并对相应的泰尔系数取滞后一年的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政策体制因素、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中东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因为。
   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重点提出了三项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考和建议,它们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中部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