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业转移过程中城郊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政策研究
【6h】

产业转移过程中城郊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1.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2.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

(一)概念的界定

1.产业转移

2.公共政策

3.城郊

4.失地农民

(二)理论基础

1.公共选择理论

2.博弈论

二、城郊失地农民生存现状描述——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个案

(一)基于当阳市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证研究

1.调查区基本情况

2.设计方案说明

3.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失地农民问题的总结

1.失地农民的安置现状

2.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

3.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

4.存在的问题

(三)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影响分析

1.影响经济社会稳定

2.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3.导致土地资源流失与污染

4.降低农民心理安全感

三、博弈论视角下政策相关主体的利益分析

(一)视角选取及研究假设

1.博弈论视角的选取

2.研究假设

(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1.“钻石”模型的构建

2.各利益主体的特征分析

3.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三)从政策层面探析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深层原因

1.政策制定层面: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权益难保障

2.政策执行层面:地方政府“经济人”色彩浓厚,职能错位现象严重

3.政策维护层面:村民委员会维权不力,未真正发挥代理作用

4.政策环境层面: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可持续发展难度大

四、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执行效能

1.明晰产权制度,为农民权益提供根本保障

2.健全征地补偿机制,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3.建立法律援助机制,从法律层面给予救济

(二)发挥政府领导作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1.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对土地的有效利用

2.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失地农民享有知情权

3.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4.建立对政府行为的利益约束机制

(三)发挥农民组织协调作用,表达农民利益诉求

1.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挥“代理”作用

2.鼓励成立合法社团组织,实现农民表达自我诉求

(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其健康发展

(五)提高农民博弈能力,实现农民主体性再造

1.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转型打好物质基础

2.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民人力资本

3.推动农民自身的全方位转型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之处

(三)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中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产业转移在优化输入地产业结构,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其大量土地被占用,从而产生许多失地农民。这些农民在永久性失去土地的同时,仅能得到有限的经济补偿。在其他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被迫沦为一群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无土地、无工作、无教育、无身份、无保障”的特殊群体,而且围绕征地活动展开的种种斗争还在不断升级。失地农民问题不仅影响着中国产业转移的成败,更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将产业转移与失地农民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中国农民权益保障政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人以博弈论为理论视角,立足于政府、村民委员会、企业、失地农民等多个博弈主体的利益关系,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真正原因。并指出土地产权不明晰、补偿程序不全面、补偿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经济人”色彩浓厚、村民自治组织保护不力、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等问题是造成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最后,尝试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即以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征地制度,努力提高地方政府领导作用和农民自治组织协调作用,增强失地农民的综合实力,最终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和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以中部地区战略崛起为历史背景,研究产业转移对失地农民问题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课题研究领域。二是以博弈论为理论视角去分析征地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行为,有利于找出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真正原因,并从政策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