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依侍主义”到“新合作主义”:台湾地方派系的嬗变研究
【6h】

从“依侍主义”到“新合作主义”:台湾地方派系的嬗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

三、相关理论及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五、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雏形的孕育:台湾地方派系的历史溯源(1945年前)

一、“据点政治”:海洋时代外来势力的角逐

二、“长老政治”:荷兰殖民者的统治之“术”

三、“族群政治”:清代移垦社会以“籍”为阵的割裂

四、“精英政治”:日据时期地方精英的胁从管制

五、小结:地方派系是台湾史上的重要的政治现象

第三章 “依侍主义”成型: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的地方派系(1945—20世纪80年代)

一、权力的嬗合:国民党与地方派系“恩主—侍从”结构的确立

1.“瓦解”:国民党整合全岛性的三大派系

2.“重塑”:国民党扶持县、乡级地方派系

3.“成型”:岛内县、乡两级派系林立

二、“关系网络”的叠加:地方派系的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逻辑

1.层次化:地方派系的内部权力结构

2.“中间人”角色:地方派系的运行逻辑

三、利益的“探取”:地方派系的活动场域及斗争

1.“权力场”:地方派系争夺的领域

2.“明争暗斗”:地方派系间的角力

第四章 转型:政治民主化时期的台湾地方派系(1980前后至今)

一、冲击下的变革:地方派系的自我调整和转型

1.派系内部结构的转型:从族群性派系向利益主导型派系转型

2.派系与政党关系的转型:从一党依侍向多党竞争转型

3.派系间关系的转型:从简单的对立向复杂的结盟、共治关系转型

二、转型的“乱象”:地方派系的发展困境分析

1.身份的合法性困境:浓烈的“黑金”政治烙印

2.政治参与的困境:在政党政治的夹缝中“喘息”

3.生存的结构性困境:分化、衰落的趋势凸显

第五章 “新合作主义”路线:地方派系的未来发展之道

一、平衡性力量:地方派系对台湾政治的正向功能分析

1.平衡监督功能

2.输送人才功能

3.平衡基层社会功能

4.刺激提升地方自治若干功能

二、整合与规制:地方派系的变革势在必行

1.整合:将地方派系并入民主化的制度框架

2.规制:铲除地方派系黑金政治的“毒瘤”

三、“新合作主义”:地方派系未来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

1.新合作主义理论及对台湾地方派系发展的适用性

2.合作下的共治:地方派系的未来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地方派系是台湾政治史上重要的政治现象,至今仍在台湾政坛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台湾本土农业社会的产物,传统的血缘、地缘等情感性关系是其内部维系的基础,并有其特有的组织体系、运作方式。地方派系曾依附于国民党,二者间形成稳定的恩主—侍从关系。但发展至今,受到民主化、都市化浪潮的冲击,地方派系的部分传统性显得与台湾现代民主政治体制格格不入,其本身的负面形象为民众所诟病。地方派系陷入转型的困境,就其未来的转型方向,本文将做出可能的实践性设想。
  台湾地方派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特别是台湾走上民主化道路后,地方派系的嬗变尤为充满多变的因素。所以,观察与研究台湾地方派系,也必须是一个动态的研究。首先,关于地方派系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关于地方派系早期的形成与嬗变并不多;如果能根据相关史料对地方派系做一个历史的探源,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其次,根据笔者的学习和观察,台湾地方派系发展至今,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正处于逐渐的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学者提出地方派系处于不断瓦解中。笔者试图就地方派系发展困境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做一个学理性的判断。此外笔者就台湾地方派系发展的可能结合政治学领域的“新合作主义”理论范式设计一条实践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朱伟;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地方政府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袁方成;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台湾省;
  • 关键词

    地方派系; 政治体制; 新合作主义;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