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15年来荆州市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6h】

近15年来荆州市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城乡居民点用地变化是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居住、生活及生产等用地的需求增大,无论是在居民点数量还是规模的扩展方面在我国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巨大差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发展都又各有特点。
   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市城乡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分形及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支撑,将运用ArcGIS空间数据库处理方法提取出的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数据并将其应用于首位度、Zipf、景观格局指数等模型,对其辖区内城镇居民点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结论:
   (1)荆州市城镇居民点整体分布符合首位城镇等级分布规律,但各区市县的首位特征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荆州区、沙市区具有较高的首位度,在区域中居于有强势地位,监利、江陵、洪湖首位特征不明显,小城镇居民点发展不足,大城市发展较快。1995年与2010年城镇居民点规模分布都符合Zipf定律,具有等级规模分布特征,经过15年的建设,虽然城镇居民点的规模有不断的发展,但小城镇用地增速较慢,中间位序城镇数量减少,致使城镇规模结构不集中,城镇居民点体系发育不够完善。荆州市城镇居民点关联维数和聚集度维数的分析结论表明,荆州市在1995-2010年的发展中城镇居民点的发展受首位城镇辐射作用不明显,相邻城镇居民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进荆州市城镇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与首位度的分析相一致。
   (2)荆州市15年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变动特征表现为:全市及各区市县的规模与数量的总体变化较大,但规模的扩张多集中于小居民点,大规模的居民点数量变动较少,各区市县变化幅度较小,变化趋势各异;1995-2010年沙市区与江陵县农村居民点占城乡居民点用地百分比呈上升趋势,江陵县自划县以来农村居民点的面积增长较快,其农村居民点规模发展尤其快速。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对变化率分析表明洪湖、监利、公安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变化较全区域小,沙市区变化最大。荆州市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指数表明,斑块平均规模增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变化幅度也呈上升趋势,居民点团聚度的增加,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受邻近居民点之间的影响较大,而农村居民点形状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农村居民点趋于规则化,复杂程度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