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高中师生冲突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部分中学为例
【6h】

当前高中师生冲突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部分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 师生冲突的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一、高中师生冲突的现实考察

(一) 高中师生冲突的总体状况分析

1、高中师生关系满意度不高

2、高中师生冲突具有普遍性

3、课堂纪律是引发师生冲突的最重要因素

4、老师处理师生冲突的方式比较理性

5、师生双方对师生冲突的认识不同

6、师生课堂冲突均影响师生情绪

(二) 高中师生冲突的差异分析

1、高一高二学生比高三学生更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

2、班主任比科任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

3、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容易和学生发生冲突

4、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与教师发生冲突

二、高中师生冲突的影响

(一) 师生冲突对教师的影响

1、师生冲突对教师的正面影晌

2、师生冲突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二) 师生冲突对学生的影响

1、师生冲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2、师生冲突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高中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 教师方面

1、专制型的课堂控制方式

2、功利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3、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4、有些教师缺乏教育机智

5、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沟通

(二) 学生方面

1、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90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3、部分学生对教师传统权威的挑战

(三) 学校管理方面

1、学校组织的科层化倾向

2、单一的教育评价制度

(四) 家庭背景的影响

1、家长的教育方式

2、家长不适当的干涉

(五) 大众传媒和同辈群体的负面影响

1、网络的负面影响

2、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

四、高中师生冲突的化解

(一) 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1、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3、提升综合素质、塑造人格魅力

(二) 提升学生素质,端正学习态度

1、帮助学生树立未来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3、教育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

4、培养学生的义务和责任感

5、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老师

(三) 实施人性化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1、完善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修订学校规章制度,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4、充分重视“学德”建设

(四) 加强家庭教育,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1、树立积极引导型家长教育方式

2、优化家庭环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3、鼓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生动活泼、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老师是其引导者,帮助其成人成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并非简单易事,还存在一些师生冲突。笔者以随州市部分高中为例,通过制定问卷展开调查研究,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形式,分析总结高中师生冲突存在的表现形式、诱发原因、化解策略。
  导言部分主要阐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外和国内师生冲突的研究综述。
  第一部分是高中师生冲突的现实考察。调查结论主要包括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从总体上来分析,具体包括高中师生关系满意度不高,高中师生冲突具有普遍性,课堂纪律是引发师生冲突的最重要因素,老师处理师生冲突的方式比较理性,师生双方对师生课堂冲突的认识不同,师生课堂冲突均影响师生情绪。二是从差异上进行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比表现不同,不同性别教师与学生在师生冲突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具体包括高一高二学生比高三学生更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班主任比科任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容易和学生发生冲突,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与教师发生冲突。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高中师生冲突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第三部分是对高中师生冲突现象产生根源的探析,主要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学校管理方面、家庭背景的影响、大众传媒与同辈群体等几个角度去分析产生高中师生冲突的根源。
  第四部分主要关于高中师生冲突的化解。主要包括: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实施人性化管理,建设和谐校园;加强家庭教育,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