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时期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研究
【6h】

抗战时期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抗战爆发与鄂豫边区农民救国运动的兴起

(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与鄂豫边区早期的农民抗日运动

1.抗战的全面爆发与全民的抗战

2.抗日十人团与忠勇救国团

(二)中国共产党的加入与农民抗日力量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1.中共党组织在边区的恢复与重建

2.中共党组织对边区群众运动的指导

(三)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的组织结构和日常活动

(一)农救会的组织章程

1.成立初期不成文的指导纲领

2.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组织章程

(二)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日常活动的开展

1.促进乡村政治民主化

2.发展乡村经济生产

3.助推对敌军事斗争

4.发展乡村社会事业

三、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与外部组织机构的关系

(一)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二)与国民党政治军事系统的关系

(三)与其他群众团体的关系

1.健全工人救国会,改善工农关系

2.帮助妇女救国会,配合开展对敌斗争

3.支持青年救国会,充实抗日后备力量

4.整顿商人救国会,促进其扬长避短

四、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的活动策略分析

(一)因势利导,顺应当地农民的抗日要求

(二)因地制宜,由动员式向引导型革命转变

(三)因人而异,保障农民基本的经济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激起了鄂豫边区各阶层人员的广泛抵抗,一些抗日力量自发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抗日十人团、忠勇救国团等群众性抗日组织。随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力量在鄂豫边区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将这些分散的抗日力量以职业特征为依据,改造成为农民救国会、工人救国会等。农救会成立之后,一方面坚持配合和开展对敌的军事斗争为主的战略方针,同时也采取一些措施,促进了当地政治向着近代化民主化的路径演进,推动了当地经济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的进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救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的新型群众性抗日基层组织,同时农救会也与国民党地方政治军事力量、与工人救国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商人救国会等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服从和服务于抗日救国的大业。鄂豫边区农民救国会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农救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之所以会遇到各种困难,既有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动员农民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有农民自身觉悟不够高、传统文化和地方势力的影响,更有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阻碍。为了将最广大的农民动员起来,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民抗战与改善人民的生活相结合,把反对日军侵略和推动社会事业进步相统一,正确地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之下,坚持为广大农民的利益代言,使农民在斗争中得到切实的利益,这样就将鼓动起农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满足农民基本的经济权益结合起来了;同时还比较成功地对地方精英进行改造,将边区农民运动中产生的积极分子提拔培养为新的精英,将地方的抗日力量加以整合。通过农民救国会这样一个确确实实农民利益而斗争的组织机构,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保守的中国农民发动起来,进而把这些分散的力量汇集起来,共同为抗日战争的民族解放事业而不懈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农民革命的胜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