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网格化管理与居民自治的复合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宜昌市典型城市社区的调查
【6h】

城市网格化管理与居民自治的复合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宜昌市典型城市社区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导论:研究起点与进路

(一)背景交代与问题引入

(二)研究综述与实践进展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二、提升与不足:网格化管理背景下居民自治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民主运行

1、社区换届选举与居民参与

2、民主监督与内容落实

(二)社区管理服务

1、社区管理主体与社区服务

2、社区服务与社区负担

(三)居民参与与社区组织化发展

1、居民参与意识与居民需求

2、流动人口与社区融入

3、社区社会组织的影响与发展困境

三、错位与失范:影响社区复合治理机制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组织结构层面:行政拉力大与自治推力小

1、网格化管理与社区自治

2、社区管理服务与社区能力

(二)社区参与层面:复合共治机制不健全

1、居民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

2、多部门联动化解与扁平操作

(三)保障机制层面:经费与法治保障不足

1、社区自组织功能与财力支持

2、社区建设转型与法治保障

四、完善与创新:实现居民自治与网格化管理良性互动的复合治理机制

(一)规范社会管理的运行规则,厘清内在关系

(二)调整网格管理的组织架构,扩宽复合空间

(三)夯实复合治理的社会基础,营造自治环境

(四)扩展复合治理的资源渠道,增强财力支撑

(五)健全社会管理的立法体系,加强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将创新社会治理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战略中去认识,注重跟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本土经验,在把握社会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基础上,力求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和创造社会治理变革的实践特色。因此,本文以宜昌市2个区3个街道4个社区作为分析样本,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考察宜昌网格化管理创新的经验做法,反思在当前社区居民自治前提下现代网格化管理的创新逻辑和社会治理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增强和民主社会空间的不断扩大,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必将呈现出一种国家与社会互强共生的模式,这也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的方向。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自主与自治,还意味着社会与国家的协同与复合。社区作为基层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当前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社区承载着大量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事务,导致社区工作内容严重“膨胀”而处于超负荷的运行状态,居民自治的社会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诞生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回应,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被全国各大城市广为推崇。其在促进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居民参与、社区融入和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社区自治不协调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形成了一种网格化管理至上而下的行政拉力大,而社区自治自下而上的自治推力小的局面。
  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就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形成社会治理与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关系协调与均衡的社区“善治”格局,笔者认为当前网格化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之间的张力成为了社区走向善治的最大障碍。因此,本文试图在复合治理理论的框架下,结合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宜昌市城市社区治理的实际做法,通过规范社会管理的运行规则、调整网格管理的组织架构、夯实复合治理的社会基础、扩展复合治理的资源渠道、健全社会管理的立法体系等路径,构建和完善城市社区自治与网格化管理良性互动的复合治理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