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日报》与中南地区的“三反”“五反”运动
【6h】

《长江日报》与中南地区的“三反”“五反”运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价值与问题意识

二、研究现状与思路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

三、章节架构

第一章 华中解放与《长江日报》的创办

一、华中地区的解放与新闻事业的起步

(一)华中地区的解放

(二)华中新闻事业概况

(三)武汉解放后的新闻业改造

二、《长江日报》的创办与宣传功能

(一)中共办报传统回顾

(二)《长江日报》的创办

(三)《长江日报》的版面编辑和宣传功能

第二章 《长江日报》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的舆论推进

一、中南地区“三反”“五反”的推行和《长江日报》的强势介入

(一)“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的发动

(二)中南地区的“三反”“五反”运动

(三)《长江日报》宣传攻势的发起

二、《长江日报》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的舆论引导

(一)社论主导

(二)理论性文章和评论员文章补充

三、《长江日报》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的事件报道

(一)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报道的全面铺开

(二)对重大事件的跟踪报道——以”李陈“案件为例

第三章 对《长江日报》宣传报道的评价

一、效果分析

(一)表达支持运动的决心,身体力行参与运动

(二)犯错的单位或个人自我检讨,受触动者展开思想检查

(三)读者检举身边违反运动原则的现象

(四)宣传报道中的偏差

二、特征分析

(一)一事一评的宣传方式,并利用报纸这一平台实行舆论造势

(二)进行典型报道,对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人事作出过滤筛选

(三)使用漫画宣传,增加报纸的通俗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51年年底开始,新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拒腐防变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党政军以及学校机关中的腐败人员被查出,针对由这些腐化行为而牵扯出来的违法工商业者,中共对其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盗骗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这次运动的实施范围遍布中国,本论文则是将目光放在了中南地区的“三反”“五反”运动。
  与过去研究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本论文是以《长江日报》的宣传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纸文本的分类考察,探究《长江日报》是如何完成对这次政治运动的宣传任务。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华中解放与《长江日报》的创办,简析了华中地区的解放、新闻业概况和武汉新闻改造,并概述了《长江日报》的创办过程、版面编辑工作以及宣传功能。第二部分为《长江日报》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的舆论推进。这部分首先介绍了“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的发动,紧接着将目光聚焦到中南地区的运动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从《长江日报》关于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的专栏消息展示报纸舆论攻势的兴起,从社论、评论员文章和理论性文章阐述报纸关于运动的舆论引导,从各类贪污腐败、官商勾结案件的报道上探析报纸反映运动中重大事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第三部分为对《长江日报》宣传报道的评价。评价从效果分析和特征分析两方面着手。其中,效果分析以读者来信为主,反映出读者对运动表决心、自我检查以及检举不良现象的正面效果,同时也论及宣传报道中的偏差和给读者造成的误导。特征分析则从《长江日报》一事一评的宣传方式,并利用报纸这一平台实行舆论造势;进行典型报道,对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人事作出过滤筛选以及漫画宣传,增加报纸通俗性三个角度作出评述。
  《长江日报》运用在传播领域的绝对优势,在不脱离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将新闻事件加工成需要的政治范例,以大众传媒的身份展开宣传,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新闻观念的基本写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