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豆猝死综合症病原菌的土壤分离与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
【6h】

大豆猝死综合症病原菌的土壤分离与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大豆猝死综合症病原菌的土壤分离

第三章大豆猝死综合症病原菌的分子检测

第四章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为防止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随进口的大豆传入中国,保护我国的大豆生产,确立了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的检测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对从几个口岸采集的土样进行了检测。 采用PCNB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土壤分离,SDS病原菌在PCNB上产生圆形白色菌落,菌落中心微隆,淡黄色,粉笔末状。将菌落转移至PDA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产生蓝色不规则菌落,气生菌丝少,这些菌落的特征可以作为鉴别SDS病原菌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孢子形态,F.virguliforme、F.tucumaniae和它们的近似种的差别很小,都能产生镰刀形的,有2-3个分隔的大分生孢子。 针对翻译延长因子(EF-1α)基因上的3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参照引物设计原则和等位基因特异引物(allele-specificprimer,ASP)的要求设计筛选了一对引物Fsg-α-1/6,能特异地扩增F.virguliforme,产生327bp的电泳条带。另外根据ITS区序列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Fu1/2,能扩增F.virguliforme和F.phaseoli,产生452bp的电泳条带。并且在传统的AS-PCR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Fu1/2作为阳性质控引物,将ASP的特异性与双重PCR的严谨性相结合,使鉴定的结果更加稳定可靠。另外在ITS2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F.virguliforme,产生650bp左右的条带,进一步完善了SDS病原菌北美种的检测技术。 最后,应用该技术对从各口岸采集的土样进行检测,没有发现SDS病原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