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特殊主体器官捐献法律问题研究
【6h】

特殊主体器官捐献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人体器官的法律属性

(一)学界争议

1.未与人身分离的活体器官的法律属性

2.从活体摘除器官的法律属性

3.遗体器官的法律属性

(二)个人观点:器官的法律属性为人格权范畴

1.缺乏法律支撑

2.相关司法实践支持

3.对相关理论理解不同

4.维护人格尊严之需要

二、器官捐献中的几种特殊主体分析

(一)未成年人作为器官捐献主体

1.国内外立法规定

2.学界观点

3.个人观点:未成年器官捐献的双重同意标准

(二)精神病人作为器官捐献主体

(三)胎儿作为器官捐献主体

1.胎儿民事法律地位

2.胎儿器官的归属权

(四)死者作为器官捐献主体

1.国内外立法规定

2.个人观点

三、特殊主体器官捐献行为效力的判断原则

(一)自我决定原则

1.知情同意

2.自愿同意

3.同意形式

(二)最佳利益原则

(三)公序良俗原则

1.公序良俗界定

2.违反公序良俗的衡量基准

四、特殊主体器官捐献中的侵权责任

(一)侵权行为人界定

(二)侵权客体界定

1.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损害

2.对器官受体方财产权的侵害

3.对知情权、自主决定权的侵害

(三)侵权责任认定

1.医疗机构的责任承担

2.特殊主体监护人或近亲属的责任承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延续生命,更健康、更有尊严的活着不再可望而不可即。器官移植给患者带来福音,被称为21世纪的“医学之巅”,但也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伦理及法律问题,促使我们对生命价值、器官的法律地位、器官捐献协议、捐献者人身权益的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关注和探讨。虽然我国不断出台器官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器官捐献行为,但器官捐献还是存在很多法律问题尚未解决,特别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胎儿等特殊主体进行器官捐献的案例越来越多,相关法律规定却少之甚少。这些问题既关系到特殊主体生命权、健康权等重大人格权益的保障,又关系到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有序、稳定发展,不容忽视。本文就特殊主体进行器官捐献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四部分,即特殊主体进行器官捐献所涉及到的四个法律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是探讨人体器官的法律属性,本文从对人体器官法律属性界定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学界关于器官法律属性的主张及争议焦点,并从人格尊严和人格权益保护的角度,提出个人观点,即器官的法律属性属于人格权范畴。
  第二部分主要是界定特殊主体是否可以进行器官捐献,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第一重点部分。本部分选取现实生活中器官捐献常常涉及的几种特殊主体,未成年人、精神病人、胎儿、死者,结合国内外法律相关规定及学界观点,从行为人同意能力及权益保障等角度对其是否可以作为器官捐献的主体进行了探究。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特殊主体进行器官捐献的行为效力进行判断,这一部分是本文的第二重点部分。特殊主体进行器官捐献的行为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本部分从自我决定原则、最佳利益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特殊主体进行器官捐献所涉及到侵权责任进行了简要分析。该部分内容主要是从特殊主体器官捐献行为的侵权主体、侵权客体以及侵权责任方式的承担三方面进行阐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