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峡山地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结构与水分特征研究
【6h】

三峡山地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结构与水分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结构研究

1.2.2 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1.2.3 土壤结构与水分特征关系的研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三峡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2.1.2 试验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土壤样品的采集

2.3.2 土壤团聚体测定

2.3.3 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2.3.4 土壤孔隙的测定

2.3.5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土壤结构特征研究

3.1 土壤机械组成分析

3.2 土壤孔隙结构分析

3.2.1 土壤孔度

3.2.1 毛管孔隙结构

3.2.2 大孔隙结构

3.3 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

3.3.1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结构

3.3.2 水稳定性团聚体结构

3.3.3 土壤团聚体结构评价指标

3.3.4 土壤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4 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4.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4.1.1 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

4.1.2 森林土壤不同垂直剖面的水分特征曲线分析

4.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

4.3 土壤水分特征参数

4.3.1 饱和含水量

4.3.2 田间持水量

4.3.3 有效水含量

5 土壤结构与水分特征关系研究

5.1 土壤理化性质对水分特征的影响

5.2 土壤团聚体对水分特征的影响

5.3 土壤孔隙结构对水分特征的影响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揭示土壤涵养水源的机制,并为山区生态治理提供依据,以三峡库首大老岭和白水头为研究区,采集温性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次生混交林和茶园地的原状土样,测定土壤团聚体、孔隙度等土壤结构参数,分析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建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并揭示土壤结构与水分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
  (1)三峡山地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机械组成差异大。砂粒和粉粒含量所占比重较大,粘粒含量则较小。砂粒含量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粉粒与粘粒含量均表现出与砂粒含量相反的规律,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温性落叶阔叶林的砂粒含量的平均值最大,是其他样地的1~4倍。温性针叶林砂粒含量的平均值(26.33%)在这4个养地中最小;粉粒(52.37%)与粘粒(21.30%)的平均值均为这4个样地中的最大值。次生混交林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较小,含量较为稳定。茶园地跟林地土壤相比,砂粒、粉粒、粘粒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小。
  (2)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整体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除了茶园地之外,孔隙度的最大值均出现于表层(0~10 cm),是其他土层的1.05~1.76倍,最小值则出现在各个样点的最下层。温性针叶林毛管孔隙的平均值(12.4%)最大,是其它三个样地的1.38~2.14倍。就表层来看,大孔隙以温性针叶林体积比最大,其次是次生混交林和温性落叶阔叶林,茶园地最小。与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地各土层大孔隙的分布比例差异较小,数量分布较为均匀。
  (3)用干湿筛法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团聚体结构。>0.25mm的干团聚体含量即R025(干)的变化范围是94.54~99.05%,变化幅度小且含量较高。>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即R025(湿)在不同土层之间的变化范围是60~93.31%,变化幅度较大,表明不同土层的水稳性差异较大。分析样地的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得出下层土壤的结构稳定性较上层好。对土壤团聚体指标R0.25、MWD、GMD与体积质量、有机质、孔隙结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均显著,即体积质量、有机质和孔隙结构是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4)通过离心法分析并用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表明三峡山地土壤随水吸力增大,含水率呈现出先迅速降低,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规律。森林土壤表层的含水率变化较大,在14.2%~66.53%之间;低吸力阶段,即S<20 KPa时各样地曲线较陡,含水量变化较快,而在20<S<200KPa时各样地曲线近似平行,含水量变化较小。温性针叶林的特征曲线在图中高于其他样地,表明在各吸力段的含水量均大于其他样地,持水能力好。森林土壤相比较,温性针叶林相对于其他两类林地土壤有着更强的持水性。与林地相比,茶园地不同土层之间水分特征曲线高度变化小,几乎重叠,持水能力比温性针叶林差,与次生混交林和温性落叶阔叶林差异较小。用van Genuchten(VG)模型研究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6,模型拟合效果好。拟合参数n值的差异较大,表明其释水性不同。
  (5)对土壤结构指标与土壤水分特征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砂粒与水分特征参数的负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粉粒与田间持水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粘粒与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的正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即砂粒含量少,粉粒和粘粒含量大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持水性更好。R0.25(干)与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负相关性显著(P<0.05)。干筛下的MWD和GMD均与饱和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即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越小,土壤的饱和含水量越大。GMD(湿)与田间持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大,则田间持水量大,那么土壤的持水性能就好。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0.03~0.06 mm大孔隙以及>0.06 mm大孔隙均与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有效水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分析得出影响水分特征最主要的因素是粘粒和土壤孔隙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