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6h】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型城镇化

2.1.2 湖北长江经济带

2.2 相关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理论

2.2.2 结构转换理论

2.2.3 Tiebout理论

2.2.4 人口迁移理论

3.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现状评价

3.1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经济基础条件

3.1.2 社会基础条件

3.1.3 自然资源条件

3.2 湖北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现状及评价

4.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1.1 指标体系要坚持科学性

4.1.2 指标体系要具有时序动态性

4.1.3 指标体系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

4.1.4 评价指标要重点突出

4.1.5 指标数据要具有可操作性

4.2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4.3 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及结果

4.3.1 评价指标的初选

4.3.2 评价指标的筛选

4.3.3 评价指标构建结果

4.4 指标数据的来源

5.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分析

5.1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

5.1.1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简介及计算步骤

5.1.2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过程

5.1.2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序全局主成分结果分析

5.2 聚类分析

5.2.1 聚类分析的原理

5.2.2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城城镇化聚类分析结果

5.3 空间可视化分析

6.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动力,是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环境等综合体的进程,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核心,经济发展是驱动力,土地城镇化是载体,公共服务城镇化是保障。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在结构转换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迁移理论、TieBout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衡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ArcGis可视化分析法对2000-2014年间湖北长江经济带8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意义,在研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章对新型城镇化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第四章构建了评价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第五章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ArcGis可视化分析法对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第六章以上章节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作了简要的讨论,以期能够对实践有所指导。
  研究分析表明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以下时空特征:①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时序演变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8个市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武汉、黄石、鄂州、宜昌、黄冈、咸宁、荆州、恩施。②就分项主成分时序研究发现,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呈现出由土地城镇化为主导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由人口-经济城镇化为导向的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是也存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相对滞后的现象。③空间角度上看,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以武汉市为中心,由东北北向西南不断递减的不均衡发展模式,区域内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