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回族与汉族的社区融合——行动项目的设计、运作与评估
【6h】

回族与汉族的社区融合——行动项目的设计、运作与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 项目策划

一、项目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社区背景

二、问题分析

(一)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

(二)老旧城区内特殊困难群体扎堆

(三)环境脏乱差无人管

(四)巷道乱堆放有安全隐患

(五)志愿服务意识薄弱

三、需求分析

(一)回汉居民融合

(二)困难群体帮助

(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四)消除消防隐患与消防知识宣传

(五)提升居民志愿服务意识

四、目标与策略

(一)项目目标

(二)服务策略

五、技术、流程与方法

(一)总的技术体系:开放空间会议技术

(二)技术方法

(三)技术流程:志愿类社会组织孵化流程

六、项目设计

(一)需求调查,锁定目标群体

(二)熟悉交流,讨论公共问题

(三)资源清单、积分兑换机制建立

(四)公益活动创意

(五)开展活动,培养领袖

(六)组建社团

(七)引向公益,持续发展

七、优势分析

(一)历史资源优势

(二)人力资源优势

(三)物的资源优势

(四)资金资源优势

八、风险评估

(一)居民积极性

(二)资源匮乏性

(三)融合逆向性

(四)参与安全性

九、风险规避措施

(一)需求导向

(二)链接资源

(三)弱化差异

(四)医疗保障

十、预期收益

(一)困难群体得到关心温暖

(二)回汉居民关系更加密切

(三)生活环境干净健康整洁

(四)志愿者服务队伍发展壮大

(五)社区资源充分整合利用

(六)树立品牌特色促进团结

(七)内化服务理念居民生活更幸福

十一、经费预算

第二部分 项目运作

一、需求调查:发放意向调查卡片

二、讨论公共问题:“我说我的起义街”

(一)破冰游戏:重阳节庆祝生日,民俗有奖问答

(二)话题导入:起义街上存在哪些问题

(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后果有哪些

(四)寻找办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力所能及能够做什么

(五)项目实施小故事与反思

三、资源清单、积分兑换机制建立

(一)破冰游戏:‘名字大串联

(二)资源搜索,建立清单

(三)建立积分激励机制

(四)建立积分兑换管理机制

(五)项目实施小故事与反思

四、公益活动创意

(一)破冰游戏

(二)分组制定行动方案

(三)各执行团队制定行动方案

(四)项目实施小故事与反思

五、开展活动,培养领袖

(一)活动一:楼道清理

(二)活动二:消防安全演习

(三)活动三:义务巡逻

(四)活动四:回汉居民包饺子

(五)项目实施小故事与反思

六、自治管理:自治公约内化为行动

(一)破冰游戏

(二)话题导入

(三)话题讨论

(四)起草自治公约,形成草案

(五)对形成的草案进行协商表决

(六)组建执行团队开展行动

七、组建社团:成立“马义帮”

(一)破冰游戏:飞花令

(二)话题导入:成立回汉居民志愿服务社团确定队伍名称

(三)推选社团领袖

八、引向公益:常态化志愿服务行动

(一)各志愿服务项目小组制定行动方案

(二)活动一:义务巡逻活动

(三)活动二:浓浓年味迎春节

(四)活动三:欢欢喜喜闹元宵

(五)活动四:学雷锋志愿活动积分兑换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项目评估

一、评估方法

二、评估程序

三、评估过程及结果

(一)破冰游戏:捶捶背揉揉肩

(二)话题导入:项目实施给起义街带来的变化大家说

(三)制定评估指标

(四)项目评估打分

第四部分 专业反思

一、民族融合内涵及反思

二、民族融合方法探索及尝试

(一)项目设计理念运用打破差异

(二)项目实施强化联系尊重差异

(三)项目持续发展拉近彼此感情距离

三、项目实施的普遍意义

(一)自治意愿从弱到强

(二)自治主体从无到有

(三)动力逐渐强化

(四)能力逐渐增强

(五)持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新阶段,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群众诉求日益多样,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同民族在社区内的团结融合,服务需求更加多元,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创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引领社会建设实践。“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培育社会组织,通过居民参与式平等协商,互助合作,整合资源为路径,唤醒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和热情,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精神,推进治理行动与治理结构的良性互构,实现社区内不同民族聚居融合良性发展。
  本文立足于社会基本细胞单位“社区”,针对一个地处中国中部大城市老旧城区内多民族共存的社区,从回族与汉族两族居民共同生活中公众的“微问题”着手,通过“开放空间会议技术”以社区内回汉两族居民共同的需求出发,通过“收集微问题”、“共同议事协商”、“民主共谋对策”、“形成微公约”、“创意公益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社团”、“引向公益持续发展”、“参与式项目评估”一整套项目运行,缓解流动少数民族与当地常住少数民族居民之间的矛盾,打破回族居民与汉族居民之间的隔阂,化解居民普遍公众意识薄弱,激发社区内两族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唤醒公共意识,激活两族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能力,强化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从基层社会治理社区建设角度上,探索建立“四个一”模式促进社区内民族融合,即一个民族团结双向服务的资源链接平台,构建资源整合机制;一个民族文化延展融合的宣传发展阵地,通过新媒体传承民族文化;一个民族服务组织发展的萌芽孵化基地,形成融合互助机制;一个民族人才聚集发力的交流沟通中心,群英荟萃凝聚人心。让回族与汉族居民增进彼此文化交流、感情增进、问题解决、提升互信,从而达到民族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