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及玉米与水稻比较基因组研究
【6h】

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及玉米与水稻比较基因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献综述

1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2玉米基因组研究

2.1分子标记的种类

2.2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的发展

2.3玉米基因组计划

3杂种优势及其遗传机理研究

3.1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

3.2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方法

3.3 QTL效应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3.4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

3.5基因组计划对作物杂种优势研究的影响

4比较基因组研究进展

4.1标记水平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4.2标记水平共线性并不一定反映了分子水平上的微线性

4.3从大基因组作物中克隆基因的基因组工具和策略

4.4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也存在共线性吗?

4.5比较基因组是研究基因组进化的有力工具

4.6性状水平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4.7功能水平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5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5.1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5.2杂交种纯度鉴定和新品种保护

5.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6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玉米F2群体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和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1.1前言

1.2材料和方法

1.2.1供试材料

1.2.2分子标记连锁图构建

1.2.3偏分离的统计分析

1.3结果分析

1.3.1分子标记连锁图

1.3.2群体基因型组成

1.3.3偏分离频率在不同群体中的比较

1.3.4偏分离的热点区域

1.4讨论

1.4.1偏分离产生的原因

1.4.2偏分离标记对QTL定位的影响

第二章以株高为模式性状分析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2.1前言

2.2材料与方法

2.2.1供试材料

2.2.2田间试验

2.3数据分析

2.3.1性状表现及遗传力计算

2.3.2基于单位点的QTL分析

2.3.3上位性分析

2.4结果与分析

2.4.1田间株高的表现

2.4.2株高发育过程的表型分析

2.4.3基于单位点的株高QTL分析

2.4.4株高发育动态的QTL分析

2.4.5株高的互作分析

2.5讨论

2.5.1影响玉米株高的QTL或基因与其它禾本科作物的比较

2.5.2 QTL×E互作

2.5.3群体大小对QTL定位结果的影响

2.5.4发育过程的QTL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QTL遗传机制

2.5.5上位性对玉米株高的杂种优势起重要作用

2.5.6杂合性及其作用

2.5.7数量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策略

第三章玉米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子的分子标记剖析

3.1前言

3.2材料与方法

3.2.1供试材料

3.2.2田间试验

3.2.3数据分析

3.3结果分析

3.3.2性状相关性分析

3.3.3产量性状QTL分析

3.3.4上位性分析

3.4讨论

3.4.1 QTL的真实性

3.4.2 QTL与环境的互作

3.4.3 QTL的效应

3.4.4超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对玉米产量杂种优势形成有重要作用

3.4.5各种互作类型的比例

3.4.6杂合性与杂种优势

3.4.7产量性状的复杂性

3.4.8产量性状复杂的相对性

3.4.9下一步的工作

第四章玉米和水稻重要性状QTL的比较研究

4.1前言

4.2材料和方法

4.2.1控制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QTL

4.2.2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

4.2.3玉米和水稻不同性状之间的对应关系

4.2.3玉米和水稻的比较图谱

4.3结果与分析

4.4讨论

第五章玉米和水稻分子标记序列水平上的比较研究

5.1前言

5.2材料和方法

5.2.1分子标记的选择

5.2.2 QTL定位数据

5.2.3分析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4讨论

5.4.1利用水稻数据库进行水稻和玉米比较研究新的策略

5.4.2新基因发现与克隆

5.4.3玉米染色体的进化

5.3.4多倍化与杂种优势

5.4.5下一步的工作

主要结果

参考文献

附录Ⅰ常用的实验方法

1玉米总DNA的大量提取(CTAB法)

2 SSR分析及结果的PAGE检测

3 RFLP分析方法

致谢

展开▼

摘要

玉米是中国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是中国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在19世纪初就开始了玉米杂种优势的理论研究,19世纪30年代开始将玉米杂交种用于生产.中国也从50年代开始逐步选育和推广玉米杂交种(刘纪麟2002).近100年多年来,关于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因为分析方法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世纪难题仍未得到明确的解答.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标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深入研究杂种优势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和技术体系.该研究的目的在于:以玉米强优势组合(Zong 3×87-1)的F<,2:3>家系为材料,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在一年两点的田间实验基础之上,探讨玉米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并利用模式作物—水稻的数据库进行玉米和水稻杂种优势比较基因组的探索性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