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莲峡河小流域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评价及典型造林设计研究
【6h】

莲峡河小流域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评价及典型造林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1.2森林涵养水源机理研究进展

1.2.1林冠截留效应

1.2.2林下植被的水文效应

1.2.3林地凋落物截留效应

1.2.4森林土壤蓄水效应

1.3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评价进展

1.4“3S”技术在流域森林营造规划中的应用

1.5小流域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6小流域治理规划中林业技术研究进展

1.7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1研究内容

1.7.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研究区概况

2.1土壤状况

2.2植被类型

3研究方法概述

3.1技术路线

3.2所选样地林分概况

3.3森林涵养水源研究方法概述

3.3.1降雨量的测定

3.3.2林内透雨量的测定

3.3.3树干径流量的测定

3.3.4林冠截留量的计算

3.3.5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截留降雨的测定

3.3.6凋落物储量及持水量测定

3.3.7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渗透系数测定

3.3.8土壤拦蓄降雨能力的计算

3.4坡度的测定

3.5涵养水源能力评价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森林拦截降雨过程

4.2林冠层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

4.2.1林内透雨量

4.2.2树干径流量

4.2.3林冠截留量

4.3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持水量分析

4.4凋落物储量及拦截降雨分析

4.4.1不同林分的凋落物储量

4.4.2凋落物持水能力及其截留降雨

4.5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拦截降雨能力

4.5.1土壤的物理性质

4.5.2土壤的渗透性能

4.5.3不同林分的土壤拦截降雨能力

4.6不同植被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

4.7莲峡河小流域森林涵养水源效益分析

4.7.1滞洪蓄洪效益分析

4.7.2保土效益分析

4.7.3保肥效益分析

4.8莲峡河水源涵养林典型造林设计

4.8.1小流域现状分析

4.8.2莲峡河小流域水源涵养林典型造林设计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5.1.1林冠截留效应

5.1.2林下植被截留效应

5.1.3林地凋落物对降雨的拦截效应

5.1.4土壤层对降雨的拦截效应

5.1.5不同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

5.1.6莲峡河小流域森林涵养水源效益分析

5.1.7莲峡河小流域水源涵养林典型造林设计

5.2讨论与展望

5.2.1林冠截留模型的探讨

5.2.2森林水源涵养作用探讨

5.2.3林业与GI S结合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5.2.4景观格局优化的探讨

5.2.5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附:研究生阶段与课题有关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对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6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冠截留率为15.59%-25.45%,平均为20.95%,不同森林类型的截留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针叶混交林、柏木林。凋落物储量为10.52t/hm2-21.97t/hm2,平均为16.42t/hm2,从大到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66mm-4.19mm,平均为3.48mm,从大到小依次为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灌木林。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29.98mm-44.16mm,平均为38.62mm,从大到小依次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阔叶林。 各种森林植被的综合蓄水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柏木林(51.77mm)、针阔混交林(48.49mm)、马尾松林(46.48mm)、针叶混交林(44.60mm)、灌木林(37.76mm)、阔叶林(35.36mm)。每公顷林地,可以贮存雨水353.6t-517.7t,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36.91元-346.86元。 在小流域的源头集水区,加强现有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保护,对幼苗、疏林、灌木林等实行封山育林育草。在中下游山地,对25°以下的坡耕地改梯造田,发展以杜仲、银杏、板栗、柑桔为主的高效经济林。积极推广马尾松—山茱萸—单参的针阔立体混交林模式。 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加强风景区建设。在河流景观重点地段,丌展河岸植被缓冲带的规划设计和重建,对幼林地实行封禁抚育,荒地栽植风景树,并修建旅游道路、沟渠、索道。增添旅游山庄景点,集旅游、观光、经济发展于一体,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古朴自然的避暑胜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