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吻鮠越冬的生理生化适应
【6h】

长吻鮠越冬的生理生化适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第一章 低温条件下饥饿对鱼类的影响及鱼类越冬适应机制

1.1越冬期间鱼类的行为反应

1.2越冬成活与水体条件

1.3低温条件下饥饿对鱼类的影响

1.3.1对鱼类营养状况的影响

1.3.2对鱼类体成分的影响

1.3.3对鱼类血液指标的影响

1.4与重量相关的鱼类越冬死亡

第二章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1研究的目的、意义

2.2长吻鮠概况

2.2.1长吻鮠的生物学特性

2.2.2存在的问题

2.3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材料和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设施

3.1.2实验对象

3.2实验方法

3.2.1实验样本选择及处理

3.2.2实验期间水体的理化特性

3.2.3鱼体形态学数据的测量

3.2.4组织样品的制备

3.2.5血液样品的制备

3.2.6血液常规指标的分析

3.2.7血液生化生理指标的测定

3.2.8相关激素含量的测定

3.2.9肌肉和肝脏生化成分分析

3.2.10白肌和肝脏中RNA/DNA的测定

3.2.11数据处理

第四章实验结果

4.1长吻鮠越冬期间形态学和生态学性状的变化

4.1.1越冬期间长吻鮠体长及肝、体重量的变化

4.1.2长吻鮠越冬期间条件指数的变化

4.2长吻鮠越冬过程中RNA/DNA比率的变化

4.2.1肌肉和肝中RNA、DNA含量的变化

4.2.2肌肉和肝RNA/DNA比率的变化

4.2.3 RNA/DNA比率与越冬条件的关系

4.3长吻鮠越冬期间肌肉组成成分的变化

4.3.1肌肉水分含量的变化

4.3.2肌肉粗蛋白水平的变化

4.3.3肌肉粗脂肪含量的变化

4.3.4肌肉灰分含量的变化

4.3.5肌肉组分干重比的变化

4.3.6相关性分析

4.4越冬期间长吻鮠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4.4.1长吻鮠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特点

4.4.2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变化

4.4.3越冬期间肌肉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4.4.4长吻鮠肝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4.4.5脂肪酸含量与越冬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4.5越冬期间长吻鮠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4.5.1越冬期间血液常规指标的变化

4.5.2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4.5.3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4.6越冬期间长吻鮠血液激素水平的变化

4.6.1越冬期间皮质醇含量的变化

4.6.2长吻鮠越冬期间甲状腺素含量的变化

4.6.3血液相关激素含量与越冬条件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讨论

5.1越冬对长吻鮠形态学和生态学性状的影响

5.1.1越冬对长吻鮠肝、体重量的影响

5.1.2越冬对长吻鮠条件指数的影响

5.1.3关于条件指数

5.2越冬对长吻鮠生化组成成分的影响

5.2.1长吻鮠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

5.2.2越冬对长吻鮠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成分的影响

5.3越冬期间长吻鮠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5.3.1越冬对长吻鮠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5.3.2 越冬对长吻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六章结论

6.1长吻鮠越冬期间的生理变化

6.2长吻鮠越冬期间的生化变化

6.3长吻鮠越冬适应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通过在室外池塘条件下的越冬实验,研究了长吻(鱼危)(Leiocassislongirostris)在越冬期间有关形态学特性和生态学参数,肌肉、肝脏生化组成成分的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动趋势,以及与生理生化适应相关的内分泌激素的变动。 1.越冬期间,长吻(鱼危)体重减少;肝重在越冬后的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变化,但随着越冬时间的进一步增加,肝重显著减少。长吻(鱼危)肝体指数(HSI)在越冬中前期变化不明显,但与越冬末期相比差异显著;条件系数(K)随越冬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脏体指数(VSI)在越冬50天后显著降低。长吻(鱼危)肌肉RNA/DNA比率随越冬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在越冬末期转而升高;肝脏RNA/DNA比率呈现出与肌肉不同的动态变化,肝脏的RNA/DNA比率也显著高于肌肉,与饥饿条件下的RNA/DNA比率变化不很一致,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温度与饥饿的相互作用。从长吻(鱼危)越冬期间的肝体指数和条件因子变化情况看,肝体指数更多地反映了肝脏的重量变化,而条件因子则更依赖于体重的变化。RNA/DNA比率在越冬末期的反转趋势,可能是RNA/DNA比率对鱼的生理条件或环境因子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更加迅速。 2.长吻(鱼危)越冬期间,肌肉水分含量随越冬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越冬20天时,水分含量出现减少的现象,而同一时间,蛋白质含量有一个提升。这可能预示着这一时期长吻(鱼危)生长活力的恢复,或者经过了越冬初期的一段调整后,长吻(鱼危)开始适应了新的环境条件。长吻(鱼危)越冬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在整个越冬期有一定的起伏,与初始水平相比,越冬结束时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以干重比来看,蛋白质干重比在越冬末期有一个显著的升高。而脂肪含量在越冬期间显著的降低。长吻(鱼危)肌肉和肝脏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不超过30%,长吻(鱼危)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但随越冬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在长吻(鱼危)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的组成也有差异,肝脏中的18:3和20:5烯酸含量很低。长吻(鱼危)在越冬期间,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不大,甚至在肝脏中出现增加的趋势。很可能,长吻(鱼危)在越冬时以单烯酸的减少来保证多烯酸含量的稳定。 3.越冬期间,长吻(鱼危)血液红绌胞数量在越冬过程中不断下降;白细胞的数量在越冬前期增加,越冬20天后急剧下降;血小板数量在越冬开始急剧减少随后变动不大。血液中K+浓度随越冬时间的增加而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但越冬结束时有所升高;Cl-和Na+浓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的浓度水平降低显著。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在越冬前期显著下降,随后逐步升高;碱性磷酸酶在越冬前期有升高的趋势,然后开始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越冬末期急剧升高。血清总蛋白、甘油三脂、血糖等含量随越冬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皮质醇含量在越冬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随着越冬时间的延长,皮质醇含量下降。游离态甲状腺素的含量显然低于结合态甲状腺素的水平。在越冬期间,长吻(鱼危)T3和T4的含量随越冬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而游离甲状腺素的含量在越冬的前50天,基本呈升高的趋势,并在越冬50天时达到最高值,随后随越冬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