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森林景观适宜度评价
【6h】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森林景观适宜度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1前言

2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

5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森林景观与景观环境、景观功能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森林景观适宜度评价的内涵及理论体系。以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746个森林斑块为研究对象,从森林景观环境适宜性、生态功能适宜性、美学功能适宜性三方面对森林景观的适宜度进行了评价。采用数学组合法和GIS技术结合,在确定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级标准、定量方式与因子权重后,应用地图叠加法和权重法对每一评价单元进行综合适宜度评价,得到结论如下: (1)森林景观适宜度评价是指对现存森林景观的自然环境条件、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与评价。包括对森林景观的自然环境、景观的稳定性、景观持久性、景观抗性、景观健康状况等景观自然属性的评价,和森林景观的生态功能与美学功能评价,本研究选取15个指标建立了森林景观的适宜度评价模型。 (2)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结果表明在森林景观适宜度评价体系中,森林景观的生态功能适宜度最重要,权重值为0.460;环境适宜度指标次之,权重值为0.387;美学功能适宜度指标的重要程度明显低于前二者,权重值仅为0.153。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比较为:绿量>斑块面积>斑块空间作用关系>斑块最小临近距离>植物种丰富度=群落层次结构>多样度>郁闭度>植被类型>斑块形状指数>坡度>珍稀度>土层厚度>自然性>枯落物层厚度。 (3)本文将森林景观分成最适宜、中等适宜、一般适宜、不太适宜、不适宜5个等级,结果表明其斑块面积分别为195.1 hm<'2>、366.4hm<'2>、374.3hm<'2>、246.9 hm<'2>、134.0hm2,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14.8%、27.8%、28.4%、18.8%、11.0%。森林景观最适宜的斑块数为122,主要分布在鼎灌峰、戴帽峰、马驿峰、长山等地。以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此部分斑块的面积较大、季相景观丰富、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与同类斑块的空间作用关系强、郁闭度较高、物种丰富、景观适宜度较高。中等适宜的森林斑块数为225,主要分布在雨台山、吹笛山、松山、太渔山、长山、马鞍山、戴家山等地。群落类型主要有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一般适宜的森林斑块有208个,主要分布在黄梅山、马鞍山、丁观峰、戴帽峰南坡、马驿峰南、戴家山等地。不太适宜的斑块数128,主要分布在大长山、太渔山、救主山、吹笛山、狮子峰水库等地。不适宜的森林景观斑块63个,其中荒山斑块38个,灌木丛斑块21个,主要分布在居民区附近、戴帽峰南坡、鼎灌峰周边的荒山、灌木丛。 (4)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马尾松林的面积过大,为30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2.8%。且一部分马尾松纯林斑块的病害较重,这与纯林的生态系统较脆弱,稳定性差,生态功能一般小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规律符合。荒地和灌木林斑块因土层较薄,枯落物厚度小,病害严重,环境适宜度小。又因采石场、居民区、道路等隔断物质能量流动,与周边的景观类型冲突,一部分森林群落因物种较少,树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适宜度小,景观适宜度较低。不适宜的森林斑块大多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垦活动造成了生态系统破坏,生态问题集中表现为植被稀疏,病害和水土流失严重,为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必须进行植被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