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
【6h】

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城市圈概念研究进展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4研究技术路线

1.5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2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

2.1生态足迹理论产生的背景

2.2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

2.2.1生态承载力

2.2.2生态足迹

2.2.3生态赤字/生态盈余

2.2.4生态生产性土地

2.2.5均衡因子/产量因子

2.3生态足迹分析的计算方法

3武汉城市圈概况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3.1.2地质地貌

3.1.3气候

3.1.4水资源

3.1.5土壤

3.1.6动植物资源

3.1.7旅游资源

3.2社会经济概况

3.2.1人口

3.2.2经济

3.2.3交通

4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分析

4.1武汉城市圈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

4.1.1生态账户计算

4.1.2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4.2武汉城市圈9城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

4.2.1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6年生念足迹比较分析

4.2.2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6年生态承载力比较分析

4.2.3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6年生态赤字比较分析

4.2.4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6年万元GDP生态足迹比较分析

4.3武汉城市圈1995.2006年生态足迹变化特征分析

4.3.1生态足迹动态变化

4.3.2生态承载力分析

4.3.3生态赤字变化分析

4.3.4各土地类型生态足迹供需变化情况分析

4.4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

4.4.1与经济相关的分析模型

4.4.2与经济相关的分析

4.5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预测分析

4.5.1人口预测

4.5.2生态足迹预测结果分析

4.6结论分析与建议

4.6.1主要结论

4.6.2生态赤字的原因

4.6.3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

4.6.4生态赤字/盈余的空间分异格局

5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要衡量一个区域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就需要对研究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定量研究。定量测定发展的可持续状态,也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
   湖北省政府于2003年11月正式启动大武汉城市圈的建设。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武汉城市圈的开发和建设,势必会引起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何控制开发和建设的强度,保护和保存现有的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始终是关于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重点。因此对于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一个定量的研究。
   生态足迹分析法通过引入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将各类指标量化,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了统一的描述,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等系数的引入使得不同地区的不同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可以相加并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城市圈的理论背景以及武汉城市圈的提出。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统计年鉴,统计出武汉城市圈1995-2006年的基础数据,对武汉城市圈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先以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过程为例来说明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方法,再将9个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计算,得出每个城市的生态赤字以及6种土地类型生态赤字/盈余状态,再进行1995-2006年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以及与经济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并且处于增加的趋势。9个城市2006年也是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其中鄂州的生态赤字最大。
   对2007-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结果显示,由于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速度,因此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
   最后对生态赤字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武汉城市圈的宏观结构上提出生态赤字/盈余的空间分异格局,这些能够让建设者更清晰地对武汉城市圈各类区域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进行评价,在今后的管理和规划中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