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豆粕期货套期保植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6h】

豆粕期货套期保植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进展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框架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原理浅析

2.1 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2.1.1 期货交易所

2.1.2 期货结算所

2.1.3 期货中介机构

2.1.4 期货投资者

2.2 期货交易流程

2.2.1 开户

2.2.2 下单

2.2.3 竞价

2.2.4 结算

2.2.5 交割

2.3 套期保值交易的类型及作用

2.4 实施套期保值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2.4.1 操作原则

2.4.2 风险控制

2.4.3 成本控制

第三章 保证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的方式

3.1 最佳套期保值比率

3.2 套期保值比例的确定

3.2.1 基本方法的概述

3.2.2 使用的回归模型

3.3 套期保值有效性的鉴定

3.3.1 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效用函数

3.3.2 考虑部分交易成本的效用函数

第四章 数据处理

4.1 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4.1.1 期货和现货价格来源

4.1.2 数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处理

4.2 数据的基本特征

4.2.1 价格序列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4.2.2 期现货价格的相关性

第五章 套期保值比例的估计

5.1 套期保值比例的计算

5.1.1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

5.1.2 B-VAR回归模型

5.1.3 误差修正模型(ECM)

5.2 套期保值的效用评估

5.2.1 不含交易成本的效用评估

5.2.2 包含交易成本的效用评估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本文的研究结果

6.2 对结果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展开▼

摘要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导致国内农副产品价格受到国际市场的强烈冲击,同时使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采取合理的套期保值交易是应对这种情况较为有效的方式。文章选取豆粕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理论与实证研究,为豆类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实施套期保值的理论依据。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期货交易理论的基础之上,选取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供的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豆粕期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分为三个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移动平均法在对数据进行有效性的处理,并且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二个阶段使用三个模型分别估计得到了在不同期限水平和风险厌恶水平上的套期保值比例。第三阶段对已经得到套期保值比例进行效用评估,其中效用函数包括含有交易成本和不含交易成本两种形式,文章最终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
   1.OLS估计得到的残差序列不具备正态性和异方差性,不具备明显的相关性,因此由OLS模型估计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不一定是无偏的。
   2.由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经过移动平均和差分处理后的数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利用B-VAR估计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是合理可信的。
   3.经过ADF检验和协整检验,处理后的现货价格和2个月、4个月期限的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6个月期限的期货价格不存在协整关系。
   4.文章利用回归得到的比例数据,采用不含交易成本和包含交易成本的两种效用函数进行评估。文章得到的结果显示当不包含交易成本的情形下,在单期内期限越短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就越高,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然而,包含交易成本之后,使用期限更长的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的效用比短期品种要好。
   本文的创新点:一文章对豆粕的研究综合使用了不同期限期货种类,不同计量模型和不同风险系数的效用检验方式。二使用的效用函数包括:不包含交易成本的效用形式,包含交易成本的效用形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