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特征及原因研究
【6h】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特征及原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湿地退化研究进展

1.2.1 湿地研究

1.2.2 湿地退化的现状研究

1.2.3 湿地退化的原因研究

1.2.4 湿地退化机制研究

1.2.5 退化湿地的恢复研究

1.2.6 退化湿地恢复成功的案例

2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武汉市自然地理状况

2.1.2 武汉市湖泊湿地状况

2.2 研究范围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方法

2.3.2 植被调查方法

2.3.3 湿地退化特征的选取

2.3.4 社会经济数据来源

2.3.5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退化特征

3.1.1 外来种

3.1.2 栽培种

3.1.3 水生植物

3.1.4 湿生植物

3.2 生境退化特征

3.2.1 演替序列

3.2.2 面积变化

3.2.3 岸线硬质化比例

3.3 功能退化特征

3.3.1 水质变化

3.3.2 生物多样性

3.4 各湖泊退化程度综合分类

3.4.1 各湖泊退化程度综合分类结果

3.4.2 综合分类结果与各类单一指标分类结果对比

3.5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原因分析

3.5.1 围垦

3.5.2 面积缩减

3.5.3 城市化对湖泊湿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3.5.4 武汉市城市湖泊退化原因的主成分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各湖泊湿地的生物特征、生境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将23个湖泊按照退化程度的轻重分为四个等级;并探讨了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了城市化建设对湿地退化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
   (1)根据生物退化特征、生境退化特征和功能退化特征的综合聚类分析,23个湖泊湿地按照退化程度分为四大类:第一类,退化轻微的,有竹叶湖、严东湖、北太子湖、清潭湖;第二类,退化较轻的,有南太子湖、野芷湖、三角湖、塔子湖、黄家湖、汤逊湖、野湖、青菱湖、龙阳湖;第三类,退化较严重的,包括沙湖、南湖、张毕湖、严西湖、墨水湖、北湖、东湖、五加湖;第四类,退化严重的,为内沙湖和紫阳湖。
   (2)城市化是通过湖泊周边的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经过分析发现:外环境植被覆盖率越大,湖泊湿地外来种比例越大;外环境建设用地覆盖率越大,农用地覆盖率越小,则湿地最长样线演替序列越短、湖泊湿地平均演替序列越窄:外环境水面覆盖率越大,则湖泊湿地单位面积物种数越大、湖泊湿地单位岸线物种数越多。
   (3)各类退化程度的湖泊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建设用地覆盖率和农用地覆盖率,湖泊周边建设用地覆盖率越高,农用地覆盖率越低,其退化越严重。
   (4)退化原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围垦率、面积缩减率和单位面积污水承载量是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的主要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