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模式选择
【6h】

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模式选择

代理获取

摘要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只有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破解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难题,有效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城乡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不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因此,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相关原理为指导,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鄂州市为例,重点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模式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论文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概念释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种典型理论,阐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重要性及基本原则;分析了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利环境、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及成因;构建了一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CA-AHP综合评价方法对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8年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初步协调、加速协调阶段,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城镇化率等指标,评价结果符合鄂州实际。今后一个时期,鄂州市要在继续保持经济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高新化、生态化进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品和服务均等化,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探讨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类型、特征、选择原则;对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模式和分区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明确提出:从全域视角看,鄂州市可以选择二元组织农村偏向型模式;从区域视角看,鄂州市“一带”区域、“一轴”区域可分别选择二元组织城乡均衡型模式、二元组织农村偏向型模式;从主体功能区视角看,鄂州市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可分别选择二元组织城市偏向型模式、二元组织城乡均衡型模式、二元组织农村偏向型模式;提出了促进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看,本文可能有以下创新:一是构建了一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主要贡献在于从规模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和功能性指标三个方面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二是采用PCA-AHP综合评价方法对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三是提出和总结了国内外15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其主要贡献在于分别从动力模式、政策模式、复合模式视角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增强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选择的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