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稻飞虱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抗性快速检测的研究
【6h】

稻飞虱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抗性快速检测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h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亚洲地区一种远距离迁飞性水稻害虫,近30年来发生面积扩大,暴发频率显著增加,严重危害了中国水稻的生产。本文通过湖北省不同地区稻飞虱田间种群敏感性测定、单剂及复配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不同剂量吡蚜酮对褐飞虱繁殖的影响以及褐飞虱抗性快速检测的研究,为褐飞虱的抗性治理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稻飞虱对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敏感性检测
   采用稻茎浸渍法检测了2009-2010年湖北省武穴、天门、监利、通城、孝感、公安及枣阳七个地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的敏感性。褐飞虱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七个地区的褐飞虱种群在2009和2010年对吡虫啉均为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敏感度变异倍数分别达到80.2-158.9倍和136.9-337.2倍;七个地区的褐飞虱种群在2009年对噻嗪酮的敏感度变异倍数达到4.7-11.8倍,属敏感度下降至低水平抗性,而2010年对噻嗪酮的敏感度变异倍数达到8.2-52.1倍,属低水平至高水平抗性。白背飞虱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嗪酮对七个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都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值分别为0.08—0.31 mg/L、0.11—0.37 mg/L。
   2.单剂及复配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
   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测定了10种单剂对褐飞虱田间种群和2种单剂及其复配对室内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单剂中噻嗪酮对褐飞虱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14.17 mg/L;杀虫单对褐飞虱田间种群的LC50值最大,达303.72 mg/L。在辛硫磷和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最佳配比室内筛选中,当两者以6.40:3.80(混剂中辛硫磷的有效成分占62.7%,吡蚜酮占37.3%)比例复配时,两者具有最大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158.09。
   3.不同剂量吡蚜酮对褐飞虱繁殖的影响
   吡蚜酮对长翅型褐飞虱雌成虫繁殖力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用吡蚜酮亚致死剂量LC10,LC20,LC30(2.86 mg/L、5.49 mg/L、8.80 mg/L)处理水稻植株后,存活的褐飞虱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171.89±116.51、140.55±65.88和102.11±57.91粒/雌,其中经LC20,LC30处理后雌成虫产卵量与对照(233.13±88.10粒/雌)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即吡蚜酮亚致死剂量LC20和LC30对褐飞虱雌成虫产卵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褐飞虱抗性快速检测的研究
   以玻璃管药膜法测定褐飞虱对异丙威的诊断剂量,经四次独立测定的数据合并后,褐飞虱对异丙威的LC99值为0.33μg/cm2,再以异丙威诊断剂量对褐飞虱室内种群进行处理,计算出平均死亡率为90.56±0.57%。下一步还将继续研究诊断剂量对田间种群的适合性以及田间实验,以便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异丙威对褐飞虱防治前的抗性检测。

著录项

  • 作者

    卢鹏;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学科 农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建洪;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35.112.3;
  • 关键词

    敏感性检测; 诊断剂量; 稻飞虱; 抗性检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