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信任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为例
【6h】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信任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文献述评

1.3.1 农村低保制度研究

1.3.2 信任问题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理论依据

1.4.2 研究假设

1.4.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4 核心概念

1.4.5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状况

2.1 研究区域的农村低保制度简介

2.1.1 山东省农村低保制度发展历程

2.1.2 潍坊市农村低保制度发展历程

2.2 研究区域和样本特征

2.2.1 研究区域概况

2.2.2 样本特征

2.3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了解情况

2.3.1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对象选择标准的了解情况

2.3.2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标准的了解情况

2.3.3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申请程序的了解情况

2.3.4 农村居民对目前在保对象的了解情况

3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信任状况分析

3.1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制定主体的信任状况

3.1.1 农村居民对制定主体制度价值取向的信任状况

3.1.2 农村居民对制定主体制度控制力的信任状况

3.2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执行主体的信任状况

3.2.1 农村居民对执行主体道德素养的信任状况

3.2.2 农村居民对执行主体工作能力的信任状况

3.3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规则体系的信任状况

3.3.1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规则公正性的信任状况

3.3.2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规则可预期性的信任状况

3.3.3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规则有效性的信任状况

4 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信任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微观层面:个体差异

4.1.1 性别状况

4.1.2 年龄状况

4.1.3 婚姻状况

4.1.4 文化程度

4.1.5 健康状况

4.1.6 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认知

4.1.7 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了解情况

4.2 中观层面:关系信任传统

4.2.1 关系信任的文化传统

4.2.2 关系信任模式的影响

4.3 中观层面:制度规则与实际执行

4.3.1 界定保障对象的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

4.3.2 保障标准和覆盖范围的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

4.3.3 规范操作执行的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

4.3.4 监督管理与法律保障的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

4.4 宏观层面:嵌入的制度环境

4.4.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

4.4.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4.4.3 税费体制改革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

5 结论与建议讨论

5.1 基本结论

5.2 提升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信任程度的意义

5.3 提升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信任程度的建议

5.3.1 加强制度宣传,引导农村居民正确认知农村低保制度

5.3.2 提升农村居民公民素质,培育现代信任理念

5.3.3 塑造良好制度环境

5.3.4 完善制度设计,健全制度的配套辅助体系

5.4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求使农村居民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塑造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秩序。从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伊始,学术界就开始了对农村低保制度全面的研究,不仅深入的探讨了农村低保制度在实施中反映出的问题,而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多落脚于农村低保制度本身,仅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制度效果及制度评估方面的研究,从农村居民的立场考察农村低保制度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而制度的目标群体即农村居民对制度过程的认知评价是进行制度评估和修正的基本依据。在农村低保制度广泛实施的背景下,适时进行合理制度评估,了解实施情况、效果及反映出的问题并据此不断进行修正完善,是农村低保制度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途径。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认知态度,在参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农村居民对制度的信任态度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任理论作为依据,结合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的问卷调研和访谈,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信任态度和影响农村居民信任态度的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整体信任程度偏低。首先,对作为制度制定主体的中央政府的制度价值取向的信任程度较高,但对其制度控制力的信任程度相对较低;其次,对作为执行主体的乡村干部的信任程度远远低于对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最后,对制度规则体系本身的公正性信任程度最高,有效性次之,可预期性最低。农村居民的上述信任态度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首先,农村居民在性别、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认知和对制度的了解程度方面的差异对其信任态度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女性居民,男性居民具有更为明确的信任态度,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评价越高,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信任程度越高,对制度越了解,信任程度越高;其次,关系信任传统的负面效应制约了农村居民制度信任理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信任态度具有消极影响;再次,制度规则与执行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状况使得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信任程度受到了负面影响;最后,制度环境方面,农村居民的信任态度受到新农保、新农合制度以及税费体制改革和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各项农村制度的积极价值理念增强了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中中央政府价值理念的信任程度,而制度执行中的不良表现使得农村居民对中央政府制度控制力和基层乡村干部的信任程度较低。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了加强制度宣传,引导农村居民正确认知农村低保制度,提升农村居民公民素质,培育现代信任理念,塑造良好制度环境,完善制度设计,健全制度的配套辅助体系等建议来提升农村居民对农村低保制度的信任程度。
   尽管本文将信任理论应用与农村低保制度研究中,作为制度评估和完善的创新性尝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地域性差异较大,研究结论的推广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调查问卷指标的操作化还有待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