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crylAb/c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
【6h】

转crylAb/c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转BT基因水稻的研究

1.1 Bt蛋白

1.2 Bt蛋白杀虫机理

1.3 转Bt基因水稻

2 转Bt基因水稻的生物安全

2.1 转Bt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性

2.2 转Bt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性

3 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3.1 传统平板分离技术

3.2 生理学方法

3.3 生化方法

3.4 基于PCR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第二章 转Bt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材料

1.1 供试材料

1.2 采样方法

1.3 主要试验仪器及试剂

2 测定方法

2.1 土壤pH

2.2 土壤有机质

2.3 土壤速效磷

2.4 土壤速效钾

2.5 土壤碱解氮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pH

3.2 土壤有机质

3.3 土壤速效磷

3.4 土壤速效钾

3.5 土壤碱解氮

4 讨论

第三章 转Bt水稻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

1.1 供试材料

1.2 采样方法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方法

2.1 土壤脲酶活性测定

2.2 土壤蔗糖酶活性测定

2.3 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脲酶

3.2 土壤蔗糖酶

3.3 土壤磷酸酶

4 讨论

第四章 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 材料

1.1 供试材料

1.2 采样方法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测定方法

2.1 培养基配方

2.2 培养方法

2.3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细菌

3.2 土壤真菌

3.3 土壤放线菌

3.4 土壤固氮菌

4 讨论

第五章 转Bt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 材料

1.1 供试材料

1.2 采样方法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2.2 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BIOLOG分析

3.2 PLFA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其展望

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1.1 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1.2 土壤酶活的研究

1.3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

1.4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1.5 结果产生的原因

2 论文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其安全性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其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成分,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是对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转Bt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受体对照“明恢63恢”为材料,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微生物进行研究,旨在为华恢1号对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⑴通过对明恢63和华恢1号2011和2012两年10个时期根际土壤的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H值有显著差异的为分蘖前期(2012);有机质含量呈现显著差异的为孕穗期(2012);速效磷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的为孕穗期(2011),采收后(2011)、和分蘖前期(2012);速效钾含量呈现显著差异的为采收后(2012);碱解氮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的为成熟期(2011),分蘖后期(2012)和采收后(2012)。而其他调查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些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期没有统计学规律。
   ⑵通过对明恢63和华恢1号2012根际土壤的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测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明恢63和华恢1号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呈现显著差异的为分蘖前期和采收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显著差异的为采收后期;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显著性差异的为分蘖前期和成熟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显著差异的为分蘖前期和成熟期。其他调查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
   ⑶通过对明恢63和华恢1号2011和2012两年10个时期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2012年固氮菌的数量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明恢63和华恢1号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现显著差异的为分蘖后期(2011),孕穗期(2011),采收后(2011),成熟期(2012)和采收后(2012);真菌数量呈现显著差异的为分蘖前期(2011)和分蘖后期(2011);放线菌数量呈现显著性差异的为孕穗期(2011),采收后(2011)和分蘖前期(2012);2012年固氮菌数量呈现显著差异的为分蘖前期。其他调查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期没有统计学规律。
   ⑷利用Biolog-Eco方法对2012年明恢63和华恢1号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在AWCD(孕穗期、成熟期、采收后)、Shannon丰富度指数(分蘖后期、孕穗期、成熟期和采收后)、Simpson优势度指数(采收后)及其Mcintosh均匀度指数(成熟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时期无显著性差异。而利用PCA方法分析发现各时期均无显著差异;利用PLFA方法对2012年明恢63和华恢1号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在PLFAs(分蘖前期、分蘖后期和成熟期)、细菌/真菌(分蘖后期和采收后)及其G+/G-(孕穗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发现各时期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