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研究
【6h】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劳工保险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国共产党劳工保护问题简要回顾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劳工权益保护思想与实践

第二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关于建立职工福利制度的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 关于根据地公共福利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第三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救助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开展社会救助的背景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救助思想

第三节 关于社会救助的主要举措

第四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优抚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关于社会优抚工作的思考

第二节 关于社会优抚工作的政策措施

结 语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的价值

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特点

二、对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是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力量弱小,党内在政治、军事路线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实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因此,解决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生存问题是该时期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其创建的根据地推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则是巩固根据地、壮大红军力量、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解决中国共产党生存问题的重要保障。
  本文重点是从经济视角来研究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其实践意义在于探寻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根,执政为民、保障民生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提出的政治理念,这种政治理念在当代中国通过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得以体现,现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根则在于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提出的政策主张;其理论意义在于拓展中国近代保障文明的研究视野: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提出的社会保障主张虽然只在范围较小的根据地试行,但它代表的是最广泛的下层百姓的利益。研究中国近代保险文明历史,若忽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则中国近代保险文明是不完善的。
  本文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并简要介绍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先简要回顾了土地革命前中国共产党的劳工保护主张,后重点分析了土地革命时期,随着军事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探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与监管、劳动保险法规等方面的认识,及其相应的实践活动。第三部分整理归纳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职工福利(包括最低限度工资、节假日经济福利、住房保障等)和公共福利(包括公共卫生、老幼病残的生活保障问题)的主要思想与实践。第四部分,先分析了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工农群众所受的自然和社会灾害情况,继而分析中国共产党从生产互助、仓储制度、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受灾民众实行救助的政策主张。第五部分,首先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关于保障红军作战经费与给养、红军家属生活问题、红军优抚工作的必要性等方面的思考,然后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对优抚工作采取的政策措施。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主要结合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分析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业的特点,并揭示其社会保障思想对抗日战争时期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业的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