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研究
【6h】

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国外学分互认系统的研究

1.3.2 关于国内学分互认的相关研究

1.3.3 文献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3 基本概念

1.4.4 研究方法

1.4.5 研究路线设计

2 我国高校学分互认系统的现状

2.1 同城大学联盟式

2.2 跨区域大学间联合办学式

2.3 大学内部转专业、专升本式

2.4 国际间签订协议式

2.5 网络教育联合办学式

2.6 小结

3 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探索

3.1 高校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探索

3.1.1 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实践

3.1.2 上海开放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的实践

3.1.3 华中师范大学的实践

3.2 教育行政部门的探索

3.2.1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的实践

3.2.2 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的实践

3.3 制约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发展的因素

3.3.1 系统标准设定的制约

3.3.2 管理机构建设的制约

3.3.3 网络建设的制约

3.3.4 经费投入及收费标准的困扰

3.4 影响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发展的原因

3.4.1 认识的局限

3.4.2 政策制度的缺失

3.4.3 内部流程的困境

3.5 小结

4 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构建

4.1 个人信息系统

4.1.1 档案

4.1.2 学习情况记录

4.1.3 成绩记录及查询

4.1.4 培训及其他学习经历

4.2 课程管理系统

4.2.1 课程结构的灵活设计

4.2.2 课程考核的弹性构想

4.2.3 兑换规则的标准制定

4.3 质量认证系统

4.3.1 兑换比率的设定

4.3.2 教学质量控制的设定

4.3.3 网上评教系统的设定

4.3.4 承担机构的建设

4.3.5 认证应遵循四大原则

4.4 财务管理系统

4.4.1 有效使用资金,制定合理化的财务计划

4.4.2 提高经济效益,控制不必要的消耗与浪费

4.4.3 健全核算制度,定期审查资金的使用效果

4.5 后台服务系统

4.6 小结

5 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良性运转

5.1 政府支持,统筹协调,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5.1.1 政府指引,政策干预,抓紧法规建设

5.1.2 政府牵头,高校响应,建立第三方机构

5.1.3 政府协调,规范操作,设立认可及兑换规则

5.2 高校响应、全民参与,营造诚信的学习氛围

5.2.1 校内配合,共建学分互认系统组织机构

5.2.2 标准设置,灵活运行学分体系及课程设置

5.2.3 放眼全球,构建国际化的课程结构‘

5.2.4 系统管理,搭建数字化平台

5.2.5 积极共赢,寻求校际及国际合作

5.3 小结

6 结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参与研究项目和主要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理念已演变成教育革新的原动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建立学分互认系统是实现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我国学分互认系统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对国外现有学分互认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实地调研了我国南京、上海、湖北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调查中深入了解学分互认的制度、体系建立、运行机制、监督评价机构等相关情况,分析了学分互认在农业继续教育领域的运行现状,并对有关管理者和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制约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发展的四个因素及影响学分互认系统发展的三大原因,为学分互认系统在农业继续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四大因素分别是系统标准、管理机构、网络建设和经费投入及收费标准。而三大原因是认识局限、政策缺失和内部困境。本文尝试建立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雏形,包含个人信息系统、课程管理系统、质量认定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后台服务系统,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学分互认系统标准,规范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监督评价机构的职责。为完善和优化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本文从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从国家层面讲,主要是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成立第三方管理和评估机构、设立具体的认可及兑换规则和设置联合文凭;从高校层面讲,主要是建立校内的学分互认组织机构、标准化的学分体系及课程设置、国际接轨的课程结构、网络平台并积极寻求校际和国际合作,为各级政府、各类高校逐步实施学分互认提供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