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更新评价研究——以海口市新坡镇为例
【6h】

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更新评价研究——以海口市新坡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理论基础及方法

3 耕地质量更新评价体系构建

3.1二级区内各省市耕地质量指标选取情况

3.2设置田间路通达度的重要性

3.3分等相关参数的确定

3.4分等因子的选取原则

3.5分等因子的选择

3.6分等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

4耕地质量更新的实例研究

4.1研究区总体概况

4.2资料收集与处理

4.3分等单元和分等因子级别确定

4.4耕地等指数计算和等别确定

5 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的对比分析

5.1 耕地质量等别特征的对比分析

5.2耕地本底和管理质量分析

6 结语

6.1结论与展望

6.2论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及改善人地关系,土地整治自被提出以来,就被党和国家所重视,接连出台了土地整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成立了专门的土地整治管理部门,并实行专款专用,截至目前,土地整治工作已经成为土地管理部门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因此,在国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常态下,如何客观、合理地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体现土地整治项目自身对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往后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和耕地质量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当前海南省耕地质量更新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农田本身和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而忽视了工程项目中农村路网建设给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阐释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以土地整治项目为依托,以海口市新坡镇耕地质量更新评价为例,结合对研究区域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情况的实地调研情况,在海南省原有的11个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并量化分析分等指标“田间路通达度”,随后通过层次分析法重新确定各分等指标权重系数和分级赋分情况。计算项目区范围内耕地等指数和等别,以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通过重新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耕地质量等指数均有提升,而耕地等别较土地整治项目前普遍提升1个等级,但也有部分耕地等别与原来持平。其中,耕地自然质量等别集中在5-7等,其中大部分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为5等,占比92.43%;耕地利用等别集中在7-9等,其中尤以7、8等地为主,面积占比99.4%;耕地经济等别集中在8-12等,其中8、9、10等地占比最大,以分区集中分布为主,其中8等地主要分布在群益村委会辖区内,9等地则主要分布在雄丰和农丰村委会辖区内,而10等地主要分布在新村村委会辖区内,其余等别的耕地则以零星分布为主。
  同时将项目区范围内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分为耕地本底质量评价指标和耕地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两类,并以此分析这两类耕地评价指标对耕地本底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影响情况。

著录项

  • 作者

    何家伟;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学科 农村与区域发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单玉红;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3.211;
  •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耕地质量; 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