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6h】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存在的难点

2.1 外资的概述

2.1.1 外资的概念

2.1.2 外资进入的类型

2.2 种子产业安全概述

2.2.1 种子产业概念

2.2.2 种子产业安全的概念与特征

2.2.3 种子产业安全的衡量标准

2.2.4 外资与种子产业安全的关系

2.3 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的法学理论基础

2.3.1 市场规制理论

2.3.2 宏观调控理论

2.3.3 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

2.3.4 国家经济主权理论

2.4 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4.1 产业安全理论

2.4.2 跨国并购理论

2.4.3 波特菱形理论

3.1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的调查样本分析

3.1.1 实证研究的背景与过程

3.1.2 实证研究的样本分析

3.2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现状考量

3.2.1 外资进入我国种子产业情况

3.2.2 外资进入我国种子产业的特点

3.2.3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现状

3.3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现状与问题

3.3.1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现状

3.3.2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4.1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介绍

4.1.1 美国——宽进严管事后监管模式

4.1.2 加拿大——“三位一体”多层次管理模式

4.1.3 日本——种子生产经营全程管理模式

4.1.4 印度——重视农民权保护与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模式

4.1.5 波兰——国家集中严格管理种子产业安全模式

4.2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

4.2.1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共性

4.2.2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差异性

4.3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3.1 重视种子产业安全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4.3.2 健全种子产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4.3.3 完善种子产业安全管理行政体制

4.3.4 确立科学合理的种业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4.3.5 重视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4.3.6 促进育种科技创新

第五章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

5.1 明确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完善的基本原则

5.1.1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原则

5.1.2 维护农民权益原则

5.1.3 提高种子产业国际竞争力原则

5.1.4 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原则

5.1.5 适度开放原则

5.2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具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5.2.1 完善我国种子产业外资准入制度

5.2.2 优化我国种子产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品种审定制度

5.2.3 构建合理的种业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5.2.4 完善种子产业反垄断审查制度

5.2.5 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制度

5.2.6 改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5.2.7 健全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制度

5.2.8 确立多元协调的种子市场监管与执法制度

6.1 促进种子产业生产经营规模化

6.2 持续推进种子企业“繁育推”一体化

6.3 推动种子产业服务社会化

6.4 保障财政扶持持续化

6.5 推进种子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

6.6 保证种子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科学化

6.7 促使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常态化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种子产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最前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确保种子产业安全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种子市场潜力巨大,但种子产业发展较晚,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一些种业强国。2000年我国种子产业全面开放以来,外资不断进入,尤其是孟山都、杜邦-先锋、利马格兰等大型跨国种业巨头的加入,使原本发展就较为弱小的我国种子产业面临着外资的巨大威胁。种子产业安全历来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重要问题,2011年和2012年国务院分别出台相关文件正式确立了种子产业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①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其将粮食安全规定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种子产业作为农业源头产业更是重中之重。2015至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贯彻和落实我国《种子法》,将种子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从目前来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是以我国2000年出台的《种子法》为核心,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法律制度体系。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种子产业安全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尽管我国在2015年对《种子法》进行了修订,在种子生产经营、品种审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一定完善,但是这些制度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正因如此,在外资进入我国种子产业的形势下,为了有效维护我国种子产业安全,必须借鉴域外先进国家种子产业安全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保障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波兰五个国家在种子产业安全的管理上都有其独特特点,总结这些国家制度的共性与差异性,为完善我国制度提供参考。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完善包括各项制度在内的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种子产业外资准入制度、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种业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种子产业反垄断审查制度、种质资源保护制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制度、种子市场监管与执法制度。在完善制度基础上,还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运行保障机制,以保证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能够有效运行。
  为了更加完整和体系地研究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本文主要分以下七个部分展开详细论述: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往研究不足、研究方法、框架结构以及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外资进入与种子产业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对外资的概念、类型,种子产业安全等关键性概论进行内涵与范围的界定,并利用法学和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研究;第三部分为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现状分析,通过实证和理论研究,对外资进入我国种子产业的现状和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现状都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为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制度分析及启示,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波兰五个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制度内容,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为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面对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与教训,完善我国种子产业法律制度体系;第六部分为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运行保障研究,完善种子产业安全运行机制与之相配套,保障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能够高效运行;第七章为结语,总结全文基本观点与结论,并提出后续研究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