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幸福观、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关系研究
【6h】

农民幸福观、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关于幸福观的研究

1.3.2关于社会认同的研究

1.3.3农民流动的相关研究

1.3.4研究述评

2研究设计

2.1概念界定

2.1.1幸福观

2.1.2社会认同

2.1.3城市流动意愿

2.1.4农民

2.2理论基础

2.2.1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2.2.2日常生活理论

2.3研究内容

2.4研究思路

2.5.1研究工具

2.5.2研究方法

2.5.3研究假设

2.6创新之处

2.7样本情况

3.1农民幸福观的基本情况

3.1.1幸福观之幸福的内容成分——什么是幸福?

3.1.2幸福观之幸福的价值主体——谁和个体的幸福相关?

3.1.3幸福观之幸福的获得途径——如何得到幸福?

3.2农民幸福观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

3.2.1幸福观在个人因素上的差异

3.2.2幸福观在家庭因素上的差异

3.2.3幸福观在城市经历因素上的差异

3.3小结

4.1农民社会认同的基本情况

4.1.1社会认同三个维度的基本情况

4.1.2社会认同各个项目的基本状况

4.2农民社会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

4.2.1社会认同在个人因素上的差异

4.2.2社会认同在家庭因素上的差异

4.2.3社会认同在城市经历因素上的差异

4.3小结

5农民城市流动意愿的现状

5.1农民城市流动意愿的基本情况

5.2农民城市流动意愿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2.1城市流动意愿在个人因素上的差异

5.2.2城市流动意愿在家庭因素上的差异

5.2.3城市流动意愿在城市经历因素上的差异

5.3小结

6农民幸福观、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关系

6.1农民幸福观、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关系模型估算与修正

6.2农民幸福观对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影响

6.2.1享受-娱乐成分对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影响

6.2.2追求-奋斗成分对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影响

6.2.3家庭-美满成分对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影响

6.2.4人际-和谐成分对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影响

6.2.5生活-富裕成分对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的影响

6.3小结

7主要结论及对策

7.1主要结论

7.1.1传统文化中家庭本位的思想仍然影响着农民的幸福观

7.1.2农民的城市流动意愿出现内部结构分化

7.1.3幸福观、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三者紧密相连

7.1.4城市经历促进追求奋斗,对社会认同与城市流动意愿有围城效应

7.2对策建议

7.2.1关注家庭发展需要,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7.2.2加强幸福观教育,引导奋斗幸福的价值追求

7.2.3加快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发展,提升社会认同

7.2.4关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7.3研究不足及展望

7.3.1研究不足

7.3.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