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
【6h】

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

代理获取

摘要

考察中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由中心走向边缘地位演变的事实及这种演变背后的思想根源,是本论文的主旨。为此,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考察中学、西学尤其是在近代以来的内涵演变,发现近代以来时人自觉、不自觉的将“中学简单认定为人文,西学简单认定为科学”的认识误区;然后从时人认识与制度建设两条线索(同时还有办学实践一方面)出发,以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资料汇编为主,分析其中与本论题相关性较大的时人论述、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政府公文和作为案例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等相关高等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正是“中学等同于人文,西学等同于科学”的认识误区通过“中体西用”的文化构架模式导致了中学地位的边缘化;而纠正认识误区则可以促进当前高校人文教育的深入开展。本论文从南京“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会议入手,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缺失问题,由此再从中国高等教育在近代的模式转型入手,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问题。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接近的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书院的教学内容与近代以来各派时人所理解的中学内容入手,分析中国传统学术范围的演变;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入手,分析当时尤其是近代以来时人对于西学的理解与认识,得出“中学等同于人文,西学等同于科学”的认识误区。考察作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主导思想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对其再认识,认为此种文化构架模式本身暗含着丢弃“中用”,事实上必然导致丢弃“中体”的隐患。考察明清以来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弊病和明末清初以来的经世致用思想,认为后期僵化的科举导致的中学范围窄化、内容空疏与注重应用的致用思想加上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使时人往往以政治的实用眼光看待中学、西学,导致对二者范围窄化的认识误区。论述中学(国学)的学科化问题,即以西学学术分类标准来范围、切割混凝一体的中学,使之分析、重构为具有相对独立边界的文、史、哲学科,中学改变形式,最终影响其性质。在制度建设层面本论文主要考察三次学制改革以及对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个案进行分析,以探索中学在其中的学科、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演变。尽量寻找原始资料,坚持论从史出。具体来说包括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与中学教学形式;壬寅癸卯学制以前时人对于京师大学的各种设计方案及大学堂初步建设中中学的地位问题,壬寅癸卯学制对于京师大学堂各部分学科课程设置的规定,大学堂实际举办过程中的中学地位;北京大学学科改制及前后十年的学科、课程设置。同时通过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方针的变化和大学经科的废除,论述传统经典正统地位的丧失,传统学术存在产生了合法性危机。论述蔡元培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于传统学术地位的影响。论文最后得出简要结论与启示。近代以来时局的发展使中学的边缘化似乎具有了它的必然性,但也不是绝对的。时人的认识误区是造成中学没落与边缘化的根本原因。而时人的认识、教育制度规定与实际办学实践三者之间又是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但是没有传统文化滋养的高等教育是没有特色和根本出路的,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切实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有益的,也是必须的。而纠正中学等同于人文的认识误区,则可以促进高校人文教育的深入开展。这也是本论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