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磁共振在眼科的最新应用
【6h】

磁共振在眼科的最新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英文缩略词

声明

第一部分 采用磁共振技术检测不同配方滴眼液角膜渗透性的初步研究

第二部分 使用MRI检测药物经静脉注射后在兔眼内的分布

第三部分 MRI对活体兔结膜下药物注射的渗透性研究

第四部分 使用对比增强磁共振通过虹膜周切术对兔前后房屏障的研究

第五部分 磁共振与A超测量硅油眼眼轴的对比研究

第六部分 泪道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

综述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眼前节的应用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前言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MRI的发展尤其是造影剂的广泛应用使眼部疾病的检查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的MRI临床及研究多局限于眼内及眼外肿瘤,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其对眼部药物代谢、眼内结构、血-房水屏障及房水循环等的研究逐渐增多,显示出其非损伤、实时等优点。本课题注重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眼科的最新应用,首先是磁共振对眼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分别检测静脉注射、结膜下注射及滴眼液等用药方法,观察药物在眼内的分布及渗透路径,并且观察促渗剂及增粘剂对滴眼液角膜渗透性的影响;将磁共振应用于血房水屏障的研究,提出血浆蛋白进入房水与房水分泌是分开的通道,存在血浆蛋白旁路,提出并验证前后房屏障的存在,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磁共振可用于眼部的生物测量,本研究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硅油眼的眼轴,可以克服A超及IOL-Master等检查工具的缺陷;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本研究将这一检查方法应用于泪道,取得满意效果,能够为内窥镜的泪道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第一部分采用磁共振技术检测不同配方滴眼液角膜渗透性的初步研究目的:利用MRI及其造影剂探讨加入不同种类角膜穿透促进剂的Gd-DTPA滴眼液的角膜渗透性。
   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兔8眼),配制23.45%Gd-DTPA滴眼液(Gd-DTPA组)、23.45%Gd-DTPA+0. 2%透明质酸钠滴眼液(透明质酸钠组)、23.45%Gd-DTPA+0. 2%氮酮滴眼液(氮酮组)。在兔眼结膜囊内滴入上述眼液,每次50ul,间隔5 min,滴眼6次,此后进行连续扫描,观察角膜、前房、后房及玻璃体的信号变化,各组于实验前后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形态和内皮细胞密度。
   结果:透明质酸钠组和氮酮组结膜囊内Gd-DTPA滞留时间长,Gd-DTPA组及透明质酸钠前房信号略增强,氮酮组前房明显强化,前房信号强化的高峰时间为80min,各组前房信号增强率分别为:19.63%(Gd-DTPA组),53.42%(透明质酸钠组),226.94%(氮酮组),各组后房及玻璃体信号强度均无变化,实验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结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氮酮可显著提高与Gd-DTPA性质类似药物的角膜通透性,MRI能够在活体内、动态、实时地检测滴眼液的角膜渗透性,是对传统药物代谢方法的有益补充。
  
   第二部分使用MRI检测药物经静脉注射后在兔眼内的分布目的:使用磁共振(MRI)及造影剂Gd-DTPA检测兔静脉注射后药物的渗透性和眼内分布;
   方法:MRI的造影剂Gd-DTPA作为示踪剂,在活体兔耳缘静脉注射0.5mol/L,0. 2ml/kg造影剂,MRI连续扫描2h,观察药物的渗透性、眼内分布,通过感兴趣区时间相关的信号增强率分析影像;
   结果:睫状体信号快速增强,此后随时间逐渐下降,前房信号逐渐增强,后房及玻璃体信号无增强;
   结论:药物不进入后房,经过睫状体由虹膜根部直接进入前房,MRI可于活体内定量分析静脉注射药物后的渗透效率,作为非侵袭、动态、实时的检查方法是对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有力补充。
  
  
   第三部分 MRI对活体兔结膜下药物注射的渗透性研究摘要目的: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价兔结膜下注射后药物的渗透性和清除率,探讨一种能够在活体内动态观察的眼部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
   方法:MRI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作为示踪剂,实验动物共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8只8眼,取右眼,对侧眼作为对照眼,分别结膜下注射0.5mol/L、0.05mol/L、0.005mol/L造影剂,对照眼注射生理盐水。1h内每间隔15min左右扫描1次,2~ 3h间隔30min左右扫描1次,通过MRI观察药物的渗透性、眼内分布及结膜下的清除速度,0.5mol/L组于术前和术后24小时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数(6A)和中央角膜厚度(CCT),信号增强率对时间曲线使用EXCEL绘制,角膜内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为配对t 检验;
   结果:0.5mol/L组前房及睫状体信号明显增强,而眼后段则未探测到高信号,0.05mol/L浓度前房信号无明显增强,接近注射位置的睫状体信号增强。0.005mol/L组眼前、后段的药物渗透浓度均低于MRI探测阈值,睫状体部位对药物经巩膜的被动转运阻力最低,结膜下药物的体积和浓度随时间逐渐下降。结膜下注射0.5mol/LGd-DTPA前后ECD、CV、6A、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可于活体内定量分析结膜下注射药物后的渗透效率,作为非侵袭、动态、实时的检查方法是对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有力补充。
  
   第四部分使用对比增强磁共振通过虹膜周切术对兔眼前后房屏障的研究目的:使用磁共振及其造影剂研究兔眼虹膜周切术后造影剂在前后房的分布;
   方法:8只兔单眼接受虹膜周切术,对侧眼为对照眼,MRI的造影剂Gd-DTPA作为示踪剂,在活体兔耳缘静脉注射0.5mol/L,0. 2ml/kg造影剂,MRI连续扫描,观察造影剂的渗透性及眼内分布,通过感兴趣区时间相关的信号增强率分析影像;
   结果:双眼睫状体信号快速增强,此后随时间逐渐下降,前房信号逐渐增强,手术眼后房信号增强,对照眼后房低信号;
   结论:血浆蛋白进入前房与房水分泌是独立的通道,前后房之间存在屏障,是血眼屏障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第五部分磁共振与A超测量硅油眼眼轴的对比研究目的:对磁共振与A超测量的硅油眼眼轴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磁共振检查观察硅油在眼内分布;
   方法:18例硅油填充眼分别采取磁共振和A超测量眼轴长度,同时磁共振检测硅油前后间隙;
   结果:A超坐位测得硅油眼轴长为20. 35±5. 65mm; 磁共振测得硅油眼轴长为23. 80±4. 66mm。用磁共振和A超两种方法测量硅油眼眼轴长度有统计学差异(t=25. 08, P<0. 01)。玻璃体腔内可见硅油前间隙(手术残留玻璃体组织)及硅油后间隙(玻璃体内液体);结论:磁共振是一种有效的测量硅油眼眼轴的方法,能够克服A超的缺陷,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六部分泪道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目的:评价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 MRH)在检查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双侧结膜囊滴生理盐水后,利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48只正常眼及45只溢泪眼进行检查,采用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TSE),并对图像进行分析,19例患者分别接受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内窥镜下泪道激光成形术及硅胶义管植入术。
   结果:磁共振水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清晰的泪囊及鼻泪管影像并对阻塞的部位及泪道形态改变作出准确的判断,正常眼及溢泪眼泪小管显像不理想,通过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能对泪道改变进行详细分析,18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R诊断结果相符,1例鼻泪管狭窄患者泪道内窥镜下表现为阻塞。
   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是一种可靠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在泪道阻塞的诊断和治疗中将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