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道德风险模型的军代表激励机制分析
【6h】

基于道德风险模型的军代表激励机制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全文安排

2 军代表制度中的激励问题分析

2.1 军代表制度概况

2.2 军代表激励问题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3.1 军方与军代表之间的关系分析

3.2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建立

3.3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分析

3.4军代表绩效考评机制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军代表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议

4.1 理顺军代表管理体制

4.2 改革军代表工作方式

4.3 改善选人用人环境

4.4其他配套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和新军事变革从机械化向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我国现行军代表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存在军代表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科学、工作方式落后、人才资源浪费等现象。本文借助激励理论对我国军代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对国防采办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较大幅度的提高军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先阐述了我国军代表制度的基本情况,分几个方面详细剖析了其中存在的激励问题。其次,分析了军方和军代表之间的关系,双方是一对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质量是武器装备的生命,抓好质量是军代表的中心工作,由此,引入军品质量作为产出变量,并引入军品质量和生产进度作为可观测集,建立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根据军代表的努力水平分两种情况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表明:当努力水平可观测时,军方就没有必要支付更多的报酬给军代表,不存在激励;当努力水平不可观测时,军代表的分享额是努力成本系数、绝对风险规避度量的递减函数;如果生产进度与军品质量相关,将生产进度写入激励契约,可以提高激励效果,降低军代表的风险成本,提高军代表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结合本文的分析和军代表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军代表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