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日报》对政府官员形象塑造的框架分析——以对焦裕禄的报道为例
【6h】

《人民日报》对政府官员形象塑造的框架分析——以对焦裕禄的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范畴

2 文献综述

2.1 对焦裕禄的相关研究

2.2 新闻框架理论与典型报道

3 研究方法

3.1 内容分析法

3.2 话语分析

4 《人民日报》对焦裕禄报道的概况分析

4.1 《人民日报》对焦裕禄新闻报道的数据分析

4.2 对《人民日报》报道的话语分析

4.3 焦裕禄形象的变迁

5 研究讨论

5.1 媒体持续报道焦裕禄的原因

5.2 《人民日报》对焦裕禄形象报道的框架分析

6 研究不足与建议

6.1 样本研究方面

6.2 研究方法与理论运用方面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政府官员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官员的形象也是政府形象的代表,是外界和群众对政府形象认知的一个突破口;然而,政府官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众对他们的了解只能通过大众媒介。媒体作为舆论喉舌,大众了解到的官员的媒体形象则是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进行加工选择的结果。以焦裕禄为例,在60年代,典型人物报道盛行时期,焦裕禄的事迹经过媒体的加工宣传后,报道体现出的不再是一则简单的事实叙述,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焦裕禄所代表的是一种社会需要、时代需求的精神力量。从焦裕禄的事迹被发掘到被典型化,都是媒体报道框架的选择,焦裕禄这一好党员好干部形象历经50年的变迁,到今天依然被推崇,2014年习近平选择兰考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对象,号召大力学习焦裕禄精神。
  本文欲从媒体报道的政府官员形象中,了解报道是如何进行新闻框架,焦裕禄这一形象是怎样被塑造出来的,为什么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媒体在其中充当者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人民日报》对焦裕禄的报道为文本,对相关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研究新闻媒体对事件的的发生进行怎样的诠释,并研究在文本中透露怎样的观点与看法,以及分析在不同时期相关事件的报道角度与立场的差异;进而分析《人民日报》相关新闻文本对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的报道框架以及框架构建的态度与立场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