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时差技术回顾性分析不同质量的精液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6h】

利用时差技术回顾性分析不同质量的精液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男性精液质量(活力与密度)低下对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并利用时差监测分析系统探究精液质量对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表现形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中心行IVF/ICSI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女性年龄≤35y、基础FSH≤10mIU/ml、无排卵障碍性疾病,男性排除畸精症患者。依据男性精液的活力与密度将219名患者分为A、B和C三组。A组为精液质量正常组(n=62),B组为轻中度少弱精组(n=70),C组为严重少弱精组(n=87)。利用时差监测分析系统分析纳入患者胚胎的形态动力学参数(胚胎分裂至各个阶段的时间点、分裂的同步性)及异常分裂方式(大量碎片、卵裂球碎裂、胞质不均、多核、直接分裂、逆分裂、发育停滞)。同时纳入评估指标的还有day3和day5/6胚胎质量、胚胎成囊率、优质胚胎率,新鲜周期植入率、妊娠率、活产率等临床结局。 结果: 1.三组中女性年龄由A组至C组逐渐下降(29.2±3.2vs.28.9±3.3vs.27.8±3.3,p=0.03),而原发不孕夫妇的比例由A组至C组逐渐升高(38.7%vs.70.0%vs.90.8%,p<0.001)。女性基础FSH水平、BMI、采卵周期总Gn用量及采卵周期获卵数均相近。 2.与精液质量正常组相比,精液活力与密度异常组胚胎的2PN率(65.5%vs.62.5%vs.55.5%,p<0.001)、D3优质胚胎率(55.7%vs.47.3%vs.43.9%,p<0.001)、D5/6形成囊胚率(54.5%vs.48.6%vs.43.6%,p=0.003)及优质囊胚率(22.2%vs.16.7%vs.12.5%,p<0.001)均显著下降。新鲜周期的植入率(40.9%vs.40.9%vs.31.8%)、临床妊娠率(57.8%vs.53.1vs.41.4)及活产率(53.3%vs.40.8%vs.36.2%)有下降趋势,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3.时差监测分析系统分析胚胎前三天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动力学参数显示,精液质量异常组胚胎在t2(T2-PNF)(2.73±1.39vs.2.87±2.13vs.3.08±2.91h,p=0.03)及CC2(T3-T2)(10.85±6.43vs.9.75±6.25vs.9.47±6.23h,p=0.001)上与正常精液组差异明显。 4.相较于精液质量正常组胚胎,精液质量下降组胚胎更容易发生异常分裂方式,其发生大量碎片(7.0%vs.12.0%vs.13.7%,p=0.001)、卵裂球碎裂(9.6%vs.13.6%vs.17.5%,p<0.001)的概率显著增高。且单个胚胎卵裂球碎裂发生的频率(秩均值:860.46vs.895.53vs.931.92,p<0.001)随着精液质量的下降而增高。 5.精液质量引起的异常分裂方式主要发生于第一个卵裂周期。 结论: 精液质量与活力的异常可显著影响植入前胚胎的发育,其影响方式可表现为形态动力学参数t2、CC2的改变及异常分裂方式大量碎片、卵裂球碎裂的增多。该父系因素的影响早在胚胎第一次卵裂即可表现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