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燃煤飞灰细颗粒物化学团聚强化除尘机制的研究
【6h】

燃煤飞灰细颗粒物化学团聚强化除尘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飞灰颗粒物,其造成的空气污染给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国在控制颗粒物排放,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上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一种新技术——化学团聚技术,在除尘器前将细颗粒物通过化学团聚形成大颗粒团,强化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捕捉,提高除尘效率。 本文首先选取了中国各地12个典型燃煤电厂的飞灰样品,考察了飞灰元素含量对飞灰比电阻及溶液zeta电位的影响,以及重金属元素富集规律,从而对燃煤飞灰颗粒物的排放控制提供了基本的参考依据。实验结果显示,飞灰中Si、Al元素含量与飞灰比电阻呈正相关性,与溶液zeta电位呈负相关性;Ca、S元素含量与飞灰比电阻呈负相关性,与溶液zeta电位呈正相关性。各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的飞灰颗粒物中含量不同,且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增加。 接着进行了化学团聚强化细颗粒物排放控制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喷入化学团聚剂多糖类硫酸酯钙盐(KC)溶液后,细颗粒物脱除效率最高可达47.1%。在相同溶液浓度条件下,相同质量的KC与葡甘露聚糖(KGM)的混合溶液对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高达59.3%。在喷入化学团聚剂KC后,随着溶液中K+离子浓度增大,脱除效率最高可达57.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可分别将脱除效率平均提高9.0%和3.7%,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则会使之降低5.6%。当KC溶液浓度由0.01%提高至2%时,细颗粒物脱除效率提高了28.1%。当烟气温度由105℃增至140℃时,细颗粒物脱除效率平均提高了11.4%。 对飞灰颗粒物悬浮液zeta电位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化学团聚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增加,悬浮液zeta电位逐渐下降。在等电位点,即pH=4.3时,获得细颗粒脱除效率最大值为25.9%。随着Al3+离子浓度由0.1%增至1%,悬浮液zeta电位由-32.1mV增至-11.2mV。添加质量浓度为1%的Al3+离子后,细颗粒物脱除效率最高达9.2%。添加质量浓度为1%的CTAB和TX100后,悬浮液zeta电位分别增至-6.4mV和-14.4mV。而当添加1%的SDS后,悬浮液zeta电位降至-60.4mV。且添加CTAB和TX100后,细颗粒物脱除效率分别提高了22.5%和15.6%。而当添加1%的SDS后,细颗粒物脱除效率降低了19.8%。当添加0.5%的KC后,细颗粒物脱除效率最高可达41.8%。当添加团聚剂KC/CTAB的质量浓度为1%时,悬浮液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低(1.3mV),其细颗粒物脱除效率则最高,为38.9%。综上实验结果,发现悬浮液的zeta电位值可被视为细颗粒物团聚效率的指示标志之一。 细颗粒物与化学团聚剂雾化液滴团聚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颗粒物团聚后的速度、质量、直径和数目受化学团聚剂的物理化学参数影响较大,适当提高化学团聚剂的密度和粘度,能使颗粒物各特征量的变化趋势增大;一定范围内,团聚剂流量越大、雾化液滴直径越大,其与颗粒物碰撞几率更高,团聚效果更好。随着颗粒物逐渐团聚,其质量和直径增大,运动速度逐渐变小,其与化学团聚剂碰撞团聚几率也随之减小,最终各特征量达到稳定值。 在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了化学团聚技术在江西某电厂2×340MW燃煤机组上进行工业应用的情况。试验结果显示,4#机组连续喷入化学团聚剂约180分钟后,ESP后颗粒物平均浓度由未喷团聚剂时的60mg·m-3降至23mg·m-3,颗粒物浓度下降了约61.7%。脱硫后颗粒物浓度亦下降了约50%,最低降至8.4mg·m-3。4#机组全年运行数据显示,喷入团聚剂后,ESP后颗粒物浓度由34.3mg·m-3降至16.6mg·m-3,下降了约51.6%;SO2浓度由2217mg·m-3降至1890mg·m-3,下降了约14.7%;烟气平均温度下降了8.2℃。以300MW燃煤机组为例,化学团聚技术一次工程投资不及湿式静电除尘技术投资额的1/2,且二者运行费用基本相当,其经济性良好,适合工业应用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