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6h】

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声明

前言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

1.2正常对照组选择标准

1.3研究对象来源

1.4研究对象

1.5指标检测

2.结果

2.1各组别人口学特征构成

2.2 T2DM各证型的血糖、HOMA-IR变化

2.3 T2DM患者各证型的血脂变化

2.4 T2DM患者各证型的病程及颈部血管彩超变化

3讨论与体会

3.1现代医学对T2D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认识

3.1.1流行病学

3.1.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概念及其常见部位

3.1.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3.2祖国医学对T2D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认识

3.2.1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3.2.2 T2DM中医分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

结 语

参考文献

综述:糖尿病(消渴)大血管并发症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初步探讨不同中医证型T2DM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T2DM不同中医证型与慢性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为T2DM及其慢性大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评价颈部血管彩超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价值。
   研究方法:资料与方法:按WHO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选取T2DM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将观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血瘀气滞型四组。抽空腹血查两组患者的血糖(FP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查有无斑块并记录粥样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回声特点。分析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与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的关系,分析颈动脉IMT与T2DM的关系;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T2DM与颈动脉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性。选取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其血糖、血浆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颈部血管彩超,分别与入组的T2DM患者作比较。
   结果:
   1.T2DM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FPG、HbA1c、HOMA-IR显著增高(P<0.01),存在脂代谢紊乱[TG升高(P<0.01),TC升高(P<0.01),HDL下降(P<0.01),LDL升高(P<0.01),差异显著],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斑块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2.T2DM四组不同中医证型比较,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斑块的发生率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相关性(P<0.01)。
   结论:本研究发现,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较正常人增厚,而颈动脉内一中膜增厚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指标,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呈正相关性。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也呈正相关,提示控制血糖在临床上预防颈动脉病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本研究发现入组的四型糖尿病中,血瘀气滞型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瘀气滞型在T2DM患者中多见,这为临床防治颈动脉病变应重视行气活血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还发现血脂紊乱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在筛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时应将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为血瘀气滞型DM患者列为高危人群。颈部血管彩超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筛查率高,作为一种无创、便捷、可靠的筛查手段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