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芪明颗粒对比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6h】

芪明颗粒对比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治疗方法

6 疗效标准

7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表现在眼部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使眼底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而发生的具有特异性眼底改变的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依据是否有新生血管生成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糖代谢紊乱是DR发病的基础原因,并且与高血压、高血脂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引起糖尿病的病因分布面逐渐广泛,与糖尿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也逐年增多,该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的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的长短呈现出一种正相关。NPDR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轻至中度者不主张行光凝治疗,若有黄斑水肿可行局部或格栅样光凝,在重度非增殖期时可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非增殖期DR多属中医消渴目病中病机属肾阴不足、气阴两虚、肝肾亏虚证者,而中成药芪明颗粒对证治疗非增殖期DR,具有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之功效。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情况,以期能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方法:将60例诊断为2型DM致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都要严格控制血糖,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对照组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用法:每次3粒(1.5g),每天3次;治疗组加用芪明颗粒,用法:每次1袋(4.5g),每天3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使用的降糖药不变。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月、3月、6月时的视力,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情况,及FFA、OCT检查后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视力、OCT结果为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眼底情况结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总体平均提高排数2.29±1.13,对照组为2.02±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眼底的比较:复方血栓通组及芪明颗粒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7%。
   3.FFA可见结果与眼底检查结果基本相符,两组患者的FFA结果显示视网膜出血、渗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黄斑水肿情况得到一定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对不同时间OCT检查测得的黄斑厚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3、6个月时黄斑水肿情况都有缓解,治疗组治疗前后黄斑水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成药芪明颗粒具有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之功效,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