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6h】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内经》长寿理论探讨

一、人类寿限,天赋天年——《内经》对人类寿命的猜想与探索

1、人之气数,固有定期

2、生长壮老,节律有序

3、长寿之基,源于禀赋

4、多种因素,影响寿夭

二、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内经》人与万物共荣的生态长寿观

1、天人合一,万物共荣的自然生态观

2、阴平阳秘,对立统一的平衡生态观

3、五行共用,生克制化的环境生态观

4、恬淡无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观

三、衰老之机,五脏为枢——《内经》五脏序次衰老观

1、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为用

2、五脏六腑衰老有序,病理上相互影响

3、五神以五脏精气为基础

四、真至圣贤,人瑞至境——《内经》中的高龄长寿模型

1、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真人

2、不离于真,超凡无我的至人

3、恬淡脱俗,长命百岁的圣人

4、合同于道,寿有极时的贤人

五、形貌气血,寿考之征——《内经》对寿征的珍贵描述

1、长寿之征

2、早夭之象

六、恬淡虚无,全神增寿——《内经》之神志、情志养生

1、保精全神,得神者昌

2、恬淡虚无,调和情志

七、动静结合,可登寿域——《内经》形与神俱之养生观

1、动以养形,动则不衰

2、静以养神、返朴归真

3、动静结合,养神炼形

八、药食互养,益寿延年——《内经》之食养正气、药饵攻邪观

1、水谷为本,谨和五味

2、药食同源、延年益寿

九、保元固真,未病先防——《内经》真气(元气)与长寿探讨

1、元气与真气

2、保全真气(元气)、百龄眉寿

3、上工治未病

第二部分 历代长寿经验及养生流派探讨

一、长寿研究源流探析

1、中医长寿研究的起源

2、中医长寿研究的发展

3、中医长寿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古今医家长寿现象分析

1、历代医家寿命统计分析

2、近代“国医大师”养生经验分析

三、中华传统养生九大学术流派探析

1、顺应学派——顺应自然、因时养生

2、养性学派——修养道德、调摄精神

3、动形学派——动以养形、动则不衰

4、静神学派——静以养神、无欲则安

5、温补学派——温养阳气、补益脾土

6、培元学派——养元节欲、固本培元

7、调气学派——调摄真气、保养生命

8、药饵学派——药物养生、轻身延年

9、食养学派——饮食有节、药膳调养

第三部分 培元固本治法与方药探讨

一、元气与衰老

1、元气的功能

2、元气虚损是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

二、元气与长寿

1、元神不藏——元气亏虚是百病之源

2、惜元益寿——元气充沛则寿强

3、损元折寿——元气亏虚则寿夭

4、保元增寿——培元固本则长寿

三、培元固本治法

1、培补元气法

2、调理元气法

3、固敛元气法

四、培元固本方药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和人参对MRC-5细胞衰老模型的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实验二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对嗜热四膜虫抗氧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口结构老龄化及其衍生而来的一系列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极大挑战。本论文从梳理和总结《黄帝内经》(文中简称《内经》)长寿理论出发,对历代长寿经验和养生流派进行考证归纳,进一步探析培元固本治法与方药及其延缓衰老的作用。
   养生长寿是《内经》的第一要义,其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作出了科学的概括。本文依据《内经》中对人类寿命的猜想,对“天人相应”的生态长寿思想及对古人养生水平与寿征的珍贵描述,还依据《内经》对形神兼养、药食互养的理解以及对真气(元气)与长寿的理解,从九个方面进行整理分析:1、人类寿限、天赋天年,2、天人相应、顺应自然,3、衰老之机、五脏为枢,4、真至圣贤、人瑞至境,5、形貌气血、寿考之征,6、恬淡虚无、全神增寿,7、动静结合、可登寿域,8、药食互养、益寿延年,9、保元固真、未病先防。同时本文还对衰老的变化过程和衰老表现进行详细论述,从而为延缓衰老及老年病防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表明:《内经》所记载的延缓衰老、养生长寿的内容内涵丰富、实践性强,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长寿理论指导下,在长期卓有成效的养生长寿的实践中,为人类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疾病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中医养生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多种学术流派,多种养生方法。早在《内经》里,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从学术流派来看,道家、儒家、医家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探析诸学术流派的形成源流、学术思想和养生方法,整理总结历代养生家和医家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将养生流派分为顺应学派、养性学派、动形学派、静神学派、温补学派、培元学派、调气学派、药饵学派及食养学派九大流派的学术观点。
   本论文还在对《内经》长寿理论和历代养生经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内经》生态长寿观以及养生长寿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未病先防、培元固本。并结合现代寿命学研究进展和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用中医延缓衰老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等)开展其对细胞和四膜虫寿命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D-半乳糖能成功诱导细胞衰老的MRC-5模型。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和人参含药血清均能促进衰老细胞增殖,改善衰老细胞的凋亡情况,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改善自由基代谢,为进一步研究细胞衰老和抗细胞衰老奠定了实验平台;(2)培元固本方药——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均能显著提高嗜热四膜虫对数生长期时的数量,甚至能提前进入平台期,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都能显著提高嗜热四膜虫SOD活性表达;(3)运用Q-PCR技术证实,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能提高四膜虫的抗氧化基因GPX-4、TXNRD2表达,且浓度越高,上调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金匮肾气丸加药后,TXNRD2表达比GPX-4提高地更加明显,可以说明,金匮肾气丸抗氧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相关。六味地黄丸干预后,GPX-4表达比TXNRD2提高地更加明显,说明六味地黄丸抗氧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提高抗ROS能力相关。可见,虽然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均具有明显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T-SOD活性,使抗氧化基因GPX-4、TXNRD2表达上调有关。但是,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抗氧化机制通路却不相同。以上研究结果为系统研究培元固本治法与方药及其延缓衰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