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治疗椎管外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与机制探讨
【6h】

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治疗椎管外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与机制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病例来源

1.3 病例采集时间

1.4 基本资料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方法

2.2 对照组方法

3.评分标准

4.统计学方法

治疗结果

讨论

1.腰脊神经后支的解剖学基础

2.脊神经后支的准确、安全定位

3.解读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的理论依据

4.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术应用之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病

5.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的适应症拓展

6.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临床应用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总结闭合穿针松解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治经验与临床疗效,同时探讨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椎管外源性腰痛的临床机制,为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治疗的腰痛患者,根据病例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选取100例,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C形臂透视定位下,以腰椎穿刺针松解脊神经后内侧支;对照组采用活血强骨、消炎镇痛药物,并结合中医内治、中药外敷熏洗及腰背部功能锻炼。2周为一个疗程。采用日本腰痛评定新标准JOA评分计算改善率和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系统,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视觉疼痛评分和统计分析改善率的方式,比较、观察和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复习解剖学知识及绘制图谱,阐述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术的关键原理、关键技巧及临床适用病症。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优27例,良16例,可5例,差4例,有效率92.3%;对照组优19例,良17例,可3例,差9例,有效率85.1%。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近期疗效确切,同时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定位准确、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解剖学研究表明: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在其行程中骨纤维管位置较为固定,神经纤维支配小关节突连线以内的组织结构;后外侧支在出椎间孔点较为固定,支配小关节突连线以外的组织结构。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非解剖学意义上的神经松解,实质包括神经损毁与后期自我再生修复的两个方面,由于腰背部神经重叠交叉分布的特点,对腰背部感觉及功能无影响。目前临床用于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病疗效显著;通过解剖学研究及文献复习,作者认为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临床尚可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PKP手术及其术后缓解腰痛等治疗中。少数患者伴有下肢感觉或疼痛症状,经治疗后下肢症状明显改善的现象,亦可以通过同根神经反射现象来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