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骨缝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6h】

颅骨缝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

2.祖国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

4.疗效标准

5.统计学处理

6.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颅骨缝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探讨PSD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6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均为2012年-2013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中风前均无抑郁病史。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36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60.88±9.77岁,其中脑出血11例,脑梗死22例。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9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61.57±9.35岁,其中脑出血14例,脑梗死21例。两组均对中风原发病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针刺组采用颅骨缝针刺法,取穴:冠状缝(起点为印堂穴上10厘米处,与中线夹角成72度的两条线段),矢状缝(人字缝与冠状缝交点之间线段长12厘米),人字缝(起点为枕外隆突上6厘米处,与中线夹角55度的两条线段),额颞各缝(额颞前缝在从颧突点向颞部水平方向的一条直线上,距颧突点3厘米处垂直向下的一条线段;额颞上缝距颧突点6厘米处为中心,水平向前或向后的一条线段;额颞后缝从颧突的额叶和颞叶的中心向前或向后的水平线段,距颧骨最高点10厘米处垂直的一条线段)。对照组予以药物百忧解(氟西汀),每次口服20mg,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接受治疗6周(即2个疗程),2个疗程后通过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MES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HAMD评分、ME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对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两组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M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抑郁疗效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本研究的64例患者的HAMD评分与MESS评分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 结论: 1.颅骨缝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依从性好,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2.颅骨缝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 3.脑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的有效控制能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