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Meta分析
【6h】

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Meta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资料收集方法

2.1 检索词

2.2 文献选择

3.质量评价

3.1 随机序列产生方法

3.2 随机分配方案隐藏

3.3 盲法

3.4 撤出与退出

3.5 Jadad量表评价标准

4.统计分析与资料合成

4.1 Meta分析概述

4.2 亚组分析(Subgroup Analysis)

4.3 发表偏倚检验

4.4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第二部分 结果和结论

1.结果

1.1 文献检索情况

1.2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1.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4 统计结果

2.结论

2.1.疗效和安全性

2.2 发表性偏倚

2.3 敏感性和亚组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1 综述 月经过少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附2 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对照试验评价表

展开▼

摘要

人工流产手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女性所接受。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数至少1300万,由此引发的并发症尤其是月经过少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西医尚未将月经过少列为独立的疾病,只是归属于症状。因其月经周期尚规律,症状又不典型,常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如不及时调治,或将影响孕卵在子宫内膜种植,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闭经、卵巢早衰等,同时给病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激素疗法,副作用较大,停药后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中医在月经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其疗效及安全性的评定,一直以来缺少一种统一的被现代科学广泛认可的标准,其临床研究也因为在设计、实施、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其面临尴尬的境遇。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一门新兴交叉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它所运用的Meta分析是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具备特定条件的、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成、综合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Meta分析正是循证医学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资源有限使用效率最有效的工具,所提供的资料被认为是目前最高质量的证据资料。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2005年1月~2014年2月近十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方法: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文献数据库、Pubmed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检索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文献,采用Jadad评分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
  结果:
  1.纳入16个文献,均为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RCT文献,共有1210名患者纳入本次Meta分析。
  2.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中药和西药治愈率比较,合并后的OR值为2.19,95%的可信区间为[1.64,2.93],菱形位于中线的右侧;经Z检验,Z=5.35,P<0.0001;总有效率比较,合并后的OR值为3.78,95%的可信区间为[2.29,6.23],菱形位于中线的右侧;经Z检验,Z=5.2,P<0.0001,表明中医药治疗在总有效率、治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药的比较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不良反应比较:纯中药治疗的胃肠道反应(P=0.0003)和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2)。
  4.复发率比较:停药3个月后的病情复发情况,纯中药治疗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西药(P=0.0003)。
  结论:
  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效果显著,不管是纯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方法,尤其是中药人工周期和补肾活血调经的辨证治疗,在总有效率、治愈率、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行经时间方面均比西药有优势(P≤0.05),且中药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但这一结果是建立在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和低质量研究的定量综合分析基础上的。我们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去研究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丰富经验,找到一种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