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质网应激IRE1α-ASK1-JNK通路的影响研究
【6h】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质网应激IRE1α-ASK1-JNK通路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1中医学对PD的认识

2内质网应激与PD

3 IRE1α-ASK1-JNK通路与PD

4 电针治疗PD的选穴依据

5 鱼藤酮PD模型的选择依据

6 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内质网应激在P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麻痹病,它是中老年人群中好发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位居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第2位,且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的总体患病率已达1700/10万,而且其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据国外报道,PD在其发病1至5年的致残率为25%,而发病十年以上的致残率高达80%。PD的临床表现以运动障碍为主,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四大临床特征。早期研究发现PD有两大病理特征,一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二是在残留的神经元胞浆中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的形成。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仍未完全明确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据悉,遗传、环境毒素、氧化应激、神经系统老化、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反应、兴奋性毒性、炎性反应、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等众多因素均参与了PD的发生发展。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也参与了PD的发生发展,并且在 PD发病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PD大鼠模型,运用电针“风府”“太冲”穴给予治疗,研究ERS在鱼藤酮诱导的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风府”、“太冲”穴电针对黑质区ERS的影响,以期为针灸临床防治PD开辟新的思路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方法:本研究选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模型组(Model)、电针预治疗组(EA pretreatment)、电针治疗7d组(EA7d)、电针治疗14d组(EA14d)、电针治疗21d组(EA21d)、电针治疗28d组(EA28d),每组15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P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的大鼠仅注射不含鱼藤酮的葵花油。电针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完成后取“风府”、“太冲”穴进行电针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预治疗组先对正常大鼠电针治疗7d,然后造模,方法同模型组。电针干预治疗结束后,采用行为学评分法及敞箱实验观测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区α-syn聚集的情况及 TH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并运用RT-PCR法检测大鼠黑质内BipmRNA、IRE1αmRNA、ASK1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区内Bip、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大鼠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
  (2)模型组大鼠黑质区α-syn的阳性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电针预治疗组和电针治疗7d、14d、21d、28d组大鼠黑质区α-syn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均P<0.01);
  (3)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预治疗组和电针治疗7d、14d、21d、28d组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均P<0.01);
  (4)模型组大鼠黑质区BipmRNA、IRE1αmRNA、ASK1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电针治疗14d组大鼠黑质区BipmRNA、IRE1αmRNA、ASK1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电针治疗21d、28d组大鼠黑质区BipmRNA、IRE1αmRNA、ASK1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均P<0.01);
  (5)模型组大鼠黑质内Bip、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电针预治疗组和电针治疗7d、14d、21d、28d组Bip、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均P<0.01)。
  结论:
  (1)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可成功构建PD大鼠模型,且该造模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廉价、成功率较高;
  (2)鱼藤酮可诱发大鼠中脑黑质区α-syn的聚集,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而长时间的内质网应激会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最终导致PD的发生发展。
  (3)“风府”、“太冲”穴电针能够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运动行为能力,提高大鼠黑质内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α-syn聚集,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提示“风府”、“太冲”穴电针可以通过调节PD大鼠内质网应激反应,发挥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4)“风府”、“太冲”穴电针防治PD的可能作用机制在于,“风府”、“太冲”穴电针治疗能够减少黑质内α-syn聚集,抑制黑质区内质网应激反应,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免于变性丢失,从而延缓PD的发生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